第37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首的德國國社黨領袖及德國國防軍將領們卓越的組織能力和鋼鐵般的手腕,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德國民眾超出一切的奉獻熱情和智慧,舉國上下的團結協作,最終使“大德意志”級超級戰列艦作為德意志民族的榮耀馳騁在了大洋上!
現在,“大德意志”號作為德國公海艦隊的旗艦,正從威廉港出發,北上進攻挪威。
歐洲大陸的戰爭,使挪威這個北歐的瀕海小國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它不敢得罪交戰的任何一方。儘管大多數挪威人對英法等國有天然的親近感,但他們卻害怕德國咄咄逼人的戰爭威脅。挪威人不希望捲入這場戰爭,但實際上這是幻想。
挪威的戰略地位已經決定了無論交戰雙方的哪一方,都不可能等閒視之。
在歐洲大陸,挪威擁有極其顯要的戰略位置,從埃格松到北角的漫長的挪威海岸線上,沿海島嶼和大陸之間有一條長達1000海里的南北走向的隱蔽航道,這條航道被稱作“挪威水道”。自北歐海盜時代以來,它就是挪威的海上交通要道,如果它被德國利用,德國海軍艦艇穿越斯卡格拉克海峽後就可順著挪威水道北上,然後選擇時機突入北大西洋。假如德軍乾脆佔領挪威,不僅可以對英國的斯卡帕灣海軍本土艦隊基地形成翼側包圍,而且潛艇或水面艦艇從挪威港口出發前往破壞英國的海上交通線,要比從德國本土基地出發便利、安全得多。挪威還事關德國進行戰爭所急需的戰略物資——“鐵”。德國每年要進口1500萬噸鐵礦石,而其中1100萬噸來自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主要是瑞典,其次是挪威。這些鐵礦石夏季從瑞典港口經波羅的海運往德國,冬季波羅的海冰封后,鐵礦石只好從挪威北部港口納爾維克經過挪威水道運往德國,而冬季航線佔了鐵礦石年總運量的41%。
德國海軍一直對挪威虎視眈眈,儘管德國海軍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但面對仍然相當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在其眼皮底下,將登陸部隊安全航渡數百海里,送上挪威海岸仍然是相當困難的。為了取得海上作戰的優勢,在開戰後,按照此前制定的計劃,德國海軍出動大量的潛艇和水面襲擊艦,破壞英國大西洋航運,以求切斷這個海上強國的生命線。…;
面對德國海軍的威脅,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在開戰後不久便向內閣會議提交了一份備忘錄,指出要想發揮英國海軍的優勢,給德國以比較顯著的打擊,只有中止德國從斯堪的納維亞北部進口礦石和截斷其通往大西洋的航路。這時,芬蘭遭到蘇聯入侵的事件提供給了英國一個極好的藉口,經過協商,英法兩國決定以6個或8個法國師和英國師佔領挪威的納爾維克,透過給芬蘭提供軍事援助,讓順道經過的軍隊“光明正大“地去佔領瑞典北部的礦山。與此同時,英國外交大臣還向挪威和瑞典駐倫敦大使宣佈了英國將禁止鐵礦石運往德國的意圖。法國總理達拉第也堅決主張儘快進兵挪威北部,以達到牽制西線德軍向法國發動進攻的目的。
德國海軍不斷獲得有關英國和法國對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企圖的大量情報,雷德爾意識到英國將無視挪威的中立,而挪威當局卻態度曖昧。當英國打算在挪威水道布放水雷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時,施特拉塞爾認為挪威事實上已經倒向了英國,德軍必須先下手為強。
1940年3月1日,德國海軍總司令部接到德軍最高統帥部實施“維京人”計劃,即入侵挪威和丹麥的最後命令。按照計劃,德國海軍整個水面艦艇部隊和大部分潛艇將冒著受到英國海軍主力攻擊的巨大危險,橫越大海,掩護陸軍部隊在極為分散的各登陸地點上陸,其中有些地點距離德國基地將近1000海里。德國海軍總司令部迅速為“維京人”計劃組成了5個戰鬥群。第1戰鬥群前往納爾維克,包括剛服役的“大德意志”號超級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