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我是說如果有可能,去歐洲或別的地方。對整個研究的影響大嗎?”
張棟樑說了:“歐洲的醫學研究條件也走在前列,瑞士或者英國都有製藥和研究的巨頭企業。法國也不錯,但最近暴恐太多。”
“不選法國。不安全。”孟謙也得考慮安全因素,還有語言問題。
此外他還考慮著商業因素。
這是他沒有告訴專家團隊的,商業因素主要在稅收問題上,比如美國的製藥巨頭輝瑞公司,就多次想要併購海外製藥巨頭,實施“稅收倒置”,將總部轉移到國外,降低美國沉重的稅負。
輝瑞公司現在應該是很著急的,2014年它嘗試收購英國的阿斯利康失敗後,又傳出想要花近1500億美元收購英國的gsk;今年再度傳出它想要收購愛爾蘭的“艾爾建公司”,也是上千億的手筆。
不光是輝瑞這麼著急的想逃離美國,同樣製藥巨頭的美國艾伯維,也曾經打算斥資550億美元收購shire公司,以享受英國澤西島的13%低稅率……但最後還是因美國政府阻撓,失敗告終。
這些巨頭迫切的想逃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孟謙。
就這些問題,他跟同樣從事製藥業,戰略目光更遠的斯通夫人電話交談。
艾麗卡。斯通聽了他的疑慮後,表示贊同:“僅是基於稅收考慮,製藥業最好選擇更合適的總部註冊地。”
孟謙問:“你們的呢?”
艾麗卡說:“奧尼克斯製藥雖然是在美國註冊,但持有它多數股份的集團在海外,無論是在管理和稅收上,美國只能管它國內的。”
原來一個個都精明著呢!孟謙說:“我也有必要考慮轉移問題。”
“英國是個不錯的地方。”艾麗卡建議,“財團和兄弟會在當地都有不錯的影響力,研究環境也很好。”
“謝謝夫人,我會考慮的。”孟謙說。
放下電話後,他又拿起來撥號碼,跟一名政客聊著司法部,乃至美國對這方面問題的態度,自己有沒可能遭殃等。
雖然對方信誓旦旦的保證,美國不會隨便對私企以及其研究進行干涉,他們也會反映並要求政府慎重對待。
但孟謙能聽出來,對方對這些事心裡沒準,這可能不僅是政策,而是政客們意識里根深蒂固的,少數人難以影響大環境。
就好像上頭說執法要文明,但fbi卻仍然粗暴不講理一樣。底下特工們,就下意識的警惕某群體,且不懷好意。
再放下電話,孟謙眉頭皺著。
“要是這裡不行,我們就換個地方。”王曼文坐下來說,“製藥業在今後的營收佔比很高,應該以大局考慮。”
“嗯。”孟謙點著腦袋,“讓製藥業和研究離開美國是必定的,我還沒發展到祈求它們給發展空間的地步。”
王曼文能感受到他的心思:“幹細胞臨床獲得了矚目的成效,再以四項新藥的臨床表現,其餘西方國家會把你當財神爺看待。”
資本社會就這麼現實,美國沒有給資本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感覺不安全,孟謙憑什麼選它們?交那麼多稅?
你不給我好環境,爺就走!
再以操作程式來說,孟謙手底下的產業太容易。容易到讓輝瑞、艾伯維等公司想哭。它本來就是離岸公司大比例控股,孟氏集團持有孟氏製藥70%、富國製藥70%的股份,轉移輕鬆。
王曼文也送上她的分析。
“英國?”孟謙得到了跟艾麗卡一樣的答案。
英國雖然已經沒落,但優勢還是有的,否則也不會是發達國家。它們在製藥業、航空業方面仍舊領先。孟謙看中的製藥業,英國同樣有不錯的環境,阿斯利康、gsk等巨頭都是英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