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
稅收,向來是企業頭疼的問題,什麼17%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公司的收益至少得出一大層血。如果能夠避開,對於大企業,省下的費用絕對能用“億”為單位計算,孟謙感興趣。
“其次,孟總你如果想要搞國際化的經營,也想要投資國外企業,沒有離岸公司這個跳板,幾乎寸步難行。因為中國實施外匯管制,個人、企業的錢只能在國內使用,超過等值五萬美元,出不了國門。”
“外匯管制?”這又是一個他聽說過,但接觸不到的詞。
“舉個例子吧。前幾年國內有家企業,想要在歐洲收購一座機場,歐洲該國政府已經允許交易,合同需要等值人民幣十幾億,但你猜如何?因為外匯管制,中國不允許該企業投資海外。”
“只是樁簡單的生意吧?”孟謙費解。
“程式太多了。”宗巖搖著頭,“能夠被外匯局和地方政府審批的境外大筆投資,永遠是國企、超大樁投資的特權,但手續也同樣很煩。說難聽點,外匯局看不起你去國外投資的那點錢。”
孟謙是覺得保護過頭……當然國家有國家的大局,他一介草民懂啥?
但草民也有草民的辦法,宗巖前面說的網際網路企業,統統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原因出來了:離岸公司就是個跳板,資金放在離岸公司身上,它不受任何外匯管制,沒有稅收的煩惱,去哪裡投資都行。
再以富國能源今後的經營為例子:國內的無能為力,但與外國公司合作,對外合作的業務收入,這筆錢就沒必要跑回來,可以放在離岸公司的賬戶裡,以後想投資、想收購哪家企業,會省卻很多麻煩。
這一招,也並不是國內的首創。
參考世界的大企業們,離岸公司一直是合理避稅的王牌,蘋果、微軟、ibm、谷歌等等知名企業,統統都有離岸子公司,有的還不止一個,此法規避的稅款據說有900多億美元……天文數字。
宗巖是個很好的引導者,分析很到位。
孟謙理解著:“我若想要更方便的海外擴張,不受管制,最好是註冊成立獨資的離岸公司,透過它來控股國內的企業?”
宗巖點頭:“這幾乎是大企業的必經之路。”
===
ps:求個推薦
第048章現金短缺
孟謙一直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決心,所以“跳板路”必然是要走的。退幾百步說,外國母公司控股也有好處,萬一風聲變了、政策改了,他的資金、控股權在國外,顯然是更穩妥的方式。
當然孟謙的本意不壞,他從沒想過要和誰作對。但人有私心,對公司更加自由、便捷的掌控,避開外匯管制,對他今後高科技席捲歐美的夢想,是一個關鍵策略。他眼界很寬,並不侷限在國內。
最後他決定也在開曼群島註冊一家離岸公司,作為他的個人全資企業,開設離岸賬戶,再透過股權變更的方法,將一部分股份轉移到富國國際旗下,日後就負責溝通與海外有關的業務、資金。
註冊需要英文名字,孟謙再度將他的隨便發揚光大,“foogo”就是它的英文名,簡單也容易記,沒必要搞複雜。他計劃轉移一半甚至更多的個人股份到上面,今後的資金所得,以美元計算。
離岸公司的註冊辦理,國內有很多代理機構,宗巖推薦了一家信譽很不錯的,助理梁濤也幫他解答了不少疑惑。事情大概需要兩週左右,等日後公司註冊下來,孟謙想要投資歐美就簡單很多。
只是他碰到了一個問題。
現金短缺。
雖然註冊離岸公司的花費並不高,但若要開設一個國際化的、保密程度高的賬戶,比如瑞士的幾大銀行,再考慮到今後個人跨國使用資金的問題,客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