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與大股降兵克泗州,渡淮河趨揚州。
西面,張獻忠率十萬大軍打著抗清的旗號,北上漢中,準備趁阿濟格南下荊襄追擊李自成,關中兵力空虛之機,奪取關中。卻在鳳凰山一帶遭到何洛會率領的清軍襲擊。交戰中張獻忠身中流箭而亡。
***
天下局勢急轉而下,快得讓人眼花繚亂。武昌楚王府總參謀部,各種信報雪片般飛來,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作戰參謀們不斷地根據情報在沙盤上演示,夜不收的諜報人員奔走進出,不時在門口撞在一起。
就連秦牧,也只是表面上強作鎮定,實際上心中也很零亂,對明末這段歷史,他其實也只是知道一些大事件而已。史書通常用的都是春秋筆法,只記述一些大事件。
比如他知道李自成會敗給清軍,但清軍什麼時候南下、具體走什麼路線卻不知道,再比如他聽說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但這些事件具體發生在哪月哪日,甚至發生在哪年他都很模糊。
現在李自成與江北四鎮就象雪崩一般,敗的敗,降的降,劉良佐和劉澤清投降的訊息才傳到,多鐸已經逼近揚州。
因為清軍根本沒遇到象樣的抵抗,速度之快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而且似乎有些情況與原來的歷史不一樣了,秦牧隱隱記得張獻忠似乎沒死這麼早的
呼!他用力一按桌沿,長呼了一口氣,不管歷史是否有所改變,反正靠前世那些模糊的歷史記憶,是無法應對眼下的紛繁的亂局的,倒不如全部拋開,根據夜不收的實際情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秦牧手下軍政兩班要員幾乎都彙集到了總參來,何亮指著沙盤用急促的語調說道:“根據最新接到的訊息,三日前,黃得功於來安擊敗左良玉部,左良玉在起兵清君側時就已病重,如今已死於軍中。張應祥、徐恩盛、郝效忠、金聲桓、常登、徐勇等左軍將領轉而擁左夢庚為帥,率餘部西奔,有直取安慶之意,蒙軻兩萬勤王之師已經緊急回援池州、九江。”
“派人去招降左夢庚沒有?”司馬安不動聲色地問道。
“已經派人去了,但何時能有迴音不好確定。”
秦牧接著問道:“李自成有回信了嗎?”
“也還沒有。”
秦牧握了握拳頭。眼神有些沉冷,早在去年他就派人聯絡李自成,希望與之相互配合牽制清軍,特別在清軍進攻潼關時,秦牧數次派人去潼關找李自成,希望大順軍開放襄陽的通道,讓秦軍北上牽制清軍,雙方利用潼關大量消耗清軍的有生力量。
但當時史可法還命高傑北進河南,準備聯合清軍一同圍剿大順軍。李自成自己也輸紅了眼,並不相信秦牧,認為他是想趁火打劫奪取襄陽,因此拒不合作。
現在形勢急轉直下。李自成一敗再敗,連襄陽都丟了,二十萬大軍正沿著隨州衝武昌逃來。
現在讓秦牧頭痛的是,不但要應付兇狠的清軍。還要防止李自成二十萬人馬竄入湖廣,若是讓他竄進來的話,自己後方大亂。也不用談什麼抗清了。
“報,李過高一功部到達雙河鎮,逼近荊門、承天,清軍尚可喜兩萬偏師緊追其後而來。”
承天府就是鍾祥,為嘉靖皇帝的出生地,也是其父顯陵所在地。承天扼漢水之咽喉,與荊門互成犄角。
目前由趙堅率一萬人馬駐守承天,凌戰也是一萬人馬駐守荊門。
聽了信使並報,秦牧立即問道:“阿濟格和吳三桂到哪裡了?”
何亮答道:“正與袁宗第在隨州以北的源水激戰。”
目前的形勢是,李自成二十萬大軍走隨州,李過和高一功率領的六萬大軍退向荊門,阿濟格與吳三桂率六萬大軍追擊李自成往隨州,尚可喜率兩萬偏師追李過往荊門。
李自成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