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申奧成功與TOP計劃(第2/3頁)
章節報錯
mpic partnership programme,即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計劃。這個計劃也叫奧林匹克頂級計劃。
從70年代以來,出售奧運會電視轉播權已經成為國際奧委會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最高的時候達到總收入的95%。在奧運會電視轉播權銷售的全部收入中,有83%來自北美的電視網。
為了改變經濟上過分依賴電視轉播權銷售的狀況,使贊助商的贊助成為同樣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國際奧委會一直在研究完善這個top計劃。
top計劃把國際奧委會、奧運會組委會和各國奧委會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招標單位,由國際奧委會在世界範圍內選擇各行業最聞名、最頂級的大公司作為其正式贊助商。
top計劃一般四年一簽,每四年為一期,也可以提前續約下一期。一旦協議簽訂,各國奧委會就不能同那些與top計劃中贊助商的產品有衝突的廠商簽約。
通常在每四年為一期的top計劃中,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組委會大約可以分到top計劃總收入的50%以及其他各種產品、技術和服務,各國奧委會和國際奧委會分到的份額分別為40%和10%。
國際奧委會Ioc對入選企業實行嚴格的精英主義。每期的贊助商總數控制在10~12名之間。
該計劃作為奧運會的重要贏利模式,在遴選企業合作伙伴時十分挑剔並設定排他原則,國際奧委會在同一行業中只能挑選一家企業。
成為top計劃的合作伙伴必須滿足如下條件,即入選企業及其產品具有高尚品質和良好形象,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另外能夠協助推行奧林匹克營銷計劃,保證奧運會的順利進行。
奧運top計劃就像一場充滿無窮誘惑的超級遊戲,要加入這場超級遊戲,贊助企業不但需要有錢,還必須具備優秀的產品品質,卓越的服務能力和相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季宇寧記得,前世這個高高的門檻,使得華夏企業一直普遍不敢問津奧運top計劃。
自這場遊戲開展20年來,不乏真正的遊戲贏家,如全世界知名的企業可口可樂、三星、柯達等。
當然也有不少失意者,他們在這場遊戲中投入大量的金錢與精力,結果卻未能如願,得不償失。還有一些玩家,可能取得過階段性的勝利,卻未能將遊戲繼續下去,最終半途而廢。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遊戲中,不斷有人加入進來,也不斷有人悄然引退。
自四年一期的top計劃實施以來,到季雨林穿越的時候為止,一共有24家頂級企業參與這場超級遊戲。
不少企業自參與一直堅持下來,期間也有Ibm、博士倫、施樂、UpS等13家企業合約期滿後離開,快餐巨頭麥當勞則在一度打算退出後繼續前行。
這種進進出出本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有句話所說的,“有的人走了,有的人還要來”,由於top計劃的名額限制,一些企業的退出等於給了其他期待參與者一個機會,也使得top計劃能經常保持新鮮血液。
季宇寧旗下的企業,他預計有4~6家企業,可以達到這個top計劃的要求,要參與到這個計劃中。
同時他不僅要參與成為奧林匹克top計劃的合作伙伴,而且他也要在一開始就成為這個計劃的代理商。
前世國際奧委會在1985年初制定完成了這個計劃後,於同年的3月28日,和瑞士國際體育文化與娛樂營銷公司ISL簽訂協議,委託該公司代理執行。
5月份這家公司開始簽訂並執行第一個贊助商協議。
從1985年開始,每四年為一個週期。但ISL公司僅僅執行了三個週期。從第四期,也就是1997—2000這個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