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對不對仁者見仁,無關緊要,但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更為深刻的問題。首先,中國導演與中國觀眾是嚴重的脫節,這是造成中國電影市場低靡的主要原因。法國新浪潮有一個宣言,大概意思是把鏡頭伸到街上去。在中國,許多導演號稱師從法國,但這最起碼的一點都沒有做到,你怎麼學的藝?於是,一方面中國導演可憐巴巴地向中國觀眾乞求,力求拉到一些精英如復旦大學那樣的觀眾群,另一方面中國導演自怨自憐地敵視著中國觀眾,你不看我的片,你不包容。更有一個SB導演自我吹噓,我是拍給下個世紀人看的。如果我能活到下個世紀,我想我會變得更庸俗,那時是否又變成我是拍給上個世紀人看的?說話根本就不負責,對觀眾不負責,對電影產業不負責,這是中國導演的通病,造成了現在這種電影市場完蛋的狀態。

其次,心態上的失衡。面對媒體,面對挑剔的觀眾,面對一直不振的市場,面對國際大環境,這種心理上的失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為你的失態而阻止貧民的娛樂,怕受非議而先行攻擊別人,先行給觀眾打預防針,這太可笑了。如果電影是政治的話,你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如此,可以阻止一切好的不好的聲音,但問題是電影永遠不是政治,永遠也成為不了政治的載體,雖然它曾被政治利用過。這種精英心態讓導演們走向了變態,看最近的影片,我想我說的並不是妄言。

我曾寫過一篇關於《夜宴》前瞻性的文章,文中質疑了馮導與觀眾的距離會不會越來越遠,事實證明,我不幸言中了。一個曾經為百姓拍片的人,隨著成績的突現,越來越失去了平民的心態,從而步入電影精英們的行列,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電影市場的確要開發,但絕不是讓你們這些導演這樣以詆譭觀眾而開發的。觀眾並不是傻子,現在也許還可以用“曲高和寡”來形容中國電影,在不久的將來,也許用到的詞彙應該是“垃圾”“變態”等等,也許這就是田壯壯下個世紀所追求的吧。

韓兮

2006…6…21於通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廣告電影還是電影廣告?

今天去了一家影視公司面試,很失望。

公司招聘的職位是劇本策劃,由於以前幹過,所以才欣然而往,但沒有想到,卻是這麼一個令我感到十分不舒服的職位。這個公司的業務很有意思,就是擔當廠家與劇組之間的橋樑,以便貼片或植入廣告。

關於貼片廣告,我沒有任何意見,這是應該的,但在劇情中植入廣告一直是我所不能接受的,雖然這是商品社會,但也請尊重一下觀眾吧。

貼片廣告不用我多說,放在電視劇上,你會看到片尾有某些廣告的LOGO,或放這個電視劇後或前必放的電視廣告。一般來說不影響劇情,只是有時想留意一下演職員的時候被那些LOGO遮住了,有點不爽。

但植入廣告則不同了,即是在影片劇情之中,或用細節或用鏡頭將某些產品宣傳一下,俗稱軟性廣告。

我面試的職位主要任務就是要在影視劇中策劃出植入軟性廣告的方法。

對於軟性廣告,我一直抱有牴觸的心理,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一名觀眾,而絕不是從業人員。

最近有兩部影片被人質疑廣告太多,第一部是《龍虎門》,第二部是張國立的《601個電話》。甄子丹與葉偉信在回答記者問時,匆匆地忽略了這個問題,而張國立卻說讓觀眾習慣就好了,因為當初報紙上那麼多廣告也有個認識的過程。

被商家操縱電影,那些製作人的難言之隱是可以理解的,但張導演這種說法卻有些不能接受。

報紙這東西是由各種各樣的新聞組成的,這些新聞可以獨立成為個體,廣告也是。但影視劇則不同了,它本身是一個整體,廣告的植入會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