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並沒有那麼自卑,但百餘年來,中國畢竟仍然一直都是一個追趕者的姿態。

所以,大家心裡下意識地就會認為:外國是很強大的。

尤其是在電影上,好萊塢電影,是全世界範圍內所有人都公認的強大,中國人當然也不例外。

然而這一次,明湖文化,或者說李謙,居然已經強大到要去收購哥倫比亞了!

儘管這樁收購被國內外一致稱為“蛇吞象”,而且它是否最終能夠完成,也還是未知數,但不得不說,光是敢於去收購,就已經足以讓國人為之振奮了!

於是,不管李謙是否在意,當明湖文化已經正式報價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這條新聞在國內被曝光出來,當舉國上下無數人在熱切地討論這件事的時候,有意無意之中,李謙似乎正在跳出“娛樂偶像”和“全能才子”的範疇。

他開始成為中國人的夢。

他已經做到、並正在繼續去做所有中國人夢想中的,以及連做夢的時候都沒有敢去想的事情。

於是,民意沸騰。

鮮花著了錦,烈火烹著油。

夢想升騰。

***

最近連著求了幾天月票,效果似乎不太理想啊,是兄弟們手裡沒票了嗎?

支援一把唄,至少進個前三十名不是?

第二十九章 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2003年12月29日,美國東部時間夜裡七點。

美國亞特蘭大市,一家四星級酒店的普通套房內。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執行總裁格倫夏爾正站在半幅的碩大玻璃窗前,看著外面星羅棋佈的璀璨燈光。

他那映在玻璃窗上的面龐,眉頭緊皺,嘴唇亦微抿。

他是2002年8月接任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執行總裁一職的,在任職之前,他曾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內,先後擔任派拉蒙電影公司製片部經理、公司副總裁,首席財務官等職。從十年前開始,他就已經被譽為是前途最為光明的好萊塢職業經理人,十年之後,剛剛四十三歲的他接掌哥倫比亞,成為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執掌者之中最年輕的那一個,也被整個好萊塢所矚目。

當初作為持有方的可口可樂之所以選擇把他挖過去為哥倫比亞掌舵,自然是看好了他的能力,希望他在接掌哥倫比亞之後,能夠透過他過人的財務管理能力和超強的製片能力,以及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在好萊塢和美國商界的人脈,把哥倫比亞這艘正在日漸沉淪的大船,帶出泥淖。

而上任之初,格倫夏爾也的確是很有魄力地對哥倫比亞的上上下下,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革和調整。

然而,這艘大船沉痾日久,上任剛剛一年,即便是格倫夏爾能力再強,即便是他已經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但一家公司執行的慣性是巨大的。

所以,在接掌之後的第一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內,也即馬上要過去的2003年,哥倫比亞仍將是虧損的公司在2003年上映和發行的電影,大多是在他上任之前開始製片的,有的賠有的賺,總得算下來,還是有一點微薄的盈利的。

而格倫夏爾上任之後一再強調的電影周邊銷售,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也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在過去的2003年,這方面已經開始為公司創收,這讓哥倫比亞似乎開始跟上整個好萊塢的運作方向了。

但是,公司身上揹著的巨大的行政人員包袱、高達十幾億美元的鉅額負債、它們所產生的利息,卻如同附身在哥倫比亞身上的吸血蟲,不但把公司今年創造的利潤吸了個乾淨,同時還將給公司造成8000萬到一億美元左右的鉅額虧損。

如果沒有明湖文化的忽然切入,按照格倫夏爾的“哥倫比亞改造計劃”,他在2003年親自參與並主導製片的若干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