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人命案,還得解決族田歸屬,這就讓他萬分頭痛。先不說上頭百般挑剔,就為求一個人心安定。江南人多能識文斷字,英華還為訟師正了名,本地讀書人頻頻出頭為案犯爭訟,他壓根就招架不過來。

之前的十多樁族田案,各有各的內情,這一樁這麼斷,下一樁那麼斷,兩方訟師串聯前後,都罵他斷案不公。現在還夾著一條人命,更不知該如何處置。

“怎麼辦!?怎麼辦!?”

候安在他的通判衙門,以前的鹽巡衙門裡如熱鍋上的螞蟻轉來轉去,這地方曾是無數冤魂墜入地府之處,而此刻候安也覺自己置身地府,正受著刀山油鍋的煎熬。

“江南皮面已安靖得多了,可皮面之下,卻正有細碎油花蹦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火星點燃。”

龍門江南行營,行營參事宋既皺著眉頭,語氣沉凝。

“朕在這裡待著,不止是要作皮面功夫,也是來料理皮面之下諸事。江南現在已復兩月,情況也該大致掌握了,說吧,朕想知道,到底出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因南北國體不同而引發的?”

李肆十一月自北面到江南,他的露面,宣告了江南正式納入英華治下,江南紛亂人心由此而定。

但這只是面上的人心,英華入主江南,帶來了一整套跟江南原本格局迥然相異的治政手段,同時也因新舊兩地的利益地位不同,待遇也有差,使得面下人心依舊紛雜沸騰。李肆原本要趕回去跟妻兒共渡新年,現在也不得不繼續留在龍門,親自過問江南政事。

江南……沒有江南,就不成華夏,江南更是英華騰飛的根基,李肆認為,再怎麼重視江南都不過分。

可江南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

第七百二十五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

() 第七百二十五章 江南的三座大山

在座除了宋既,還有劉興純和李方膺,前者擔著安定江南的重任,掌江南軍政事務,後者以布衣身份在江南推動人心變革,對民情有更多瞭解。

“政事堂去年就定下了江南官府下鄉方略,由國中精幹官員掌總監察,江南留用官員溝通上下,本地胥吏經辦實務,考慮得倒是周到。八百多官員也已早早分批講訓過,追著韓都督大軍腳後,奔赴各地,就任署理知府、知縣、同知。有江南義勇軍和早前經厘金局轉手掌握的衙役支撐,地方安靖事務正步步到位。”

劉興純先談他手裡這一攤,在他看來,亂相雖無關大局,卻也讓人憂慮。

“入江南的官員雖多,可僅只是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就劃有三十二府,二百零七縣。八百人撒下去,只能提綱挈領,維持大面。”

“方略重點是留用江南本地官員,但因李紱之前破罐子破摔,抹了滿清府縣衙門的威權,舊朝官員六神無主,散去大半。因此不得不倉促拔起眾多胥吏,而這些人泥沙摻雜,難以甄別。少了本地官員連通上下,新任官員難以把握到治政細務和具體民情。”

“此事官家也知,還自軍中抽調穩重可靠的軍官,緊急講訓,補全法司官員,讓江南官府先完成刑政兩分這一步。主官專注於安靖民生,江南行營才能穩住江南大局。”

“江南之亂,不僅在本地新復,也在北面。年羹堯等人北退,河南、山東等地流民入江南,其中還夾雜著各色教匪亂賊。這些亂子非兵事,必須得親民官料理。這個時候,政事堂還要按部就班,一力推行官府下鄉,臣覺得有些操之過急。”

劉興純轉了一個大圈,實際在抨擊政事堂依葫蘆畫瓢,要將英華本地已經成熟了的官府下鄉體制雷厲風行地推下去。也不管江南剛復,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安定。

官府下鄉過程夾雜著大量問題,一個是財政體制的確立,一個是吏治,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