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把大袍子一展,身子一蹲,什麼樣的緊迫問題,都能就地解決嘍!”
眾將都怪笑起來,唯有女將卡琳爾紅著臉,狠狠啐了一口。
“奎爾將軍,”鄧肯手撫城頭,笑得尤其酣暢,“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條通往城外的地道。過沒幾日,還會有更多的地道竣工。”
井鹽城內眾多的礦井和坑道,雖然給了敵軍破城而入的機會,但城內守軍同樣也可反其道而行之,藉助地道發動偷襲反擊。已經存在的縱橫交織的地下通道,也省卻了很多的土方工程量。
“先不著急,一條地道不夠,需要更多一些的進攻點。”奎爾點頭,“我們要不斷地從各個方向騷擾敵軍,讓異教徒也嚐嚐被偷襲的美妙滋味!”
“原野屍積如山,街道血流成河,寡婦的淚水溢滿城市,黑色的老鴰遍佈天空,只有棺材鋪和武器鋪的生意紅紅火火,叮叮噹噹地敲個不停……”
當時的一首歌謠,揭示出兩盟半島戰爭期間的民生之艱難。
從北部到南端,從內陸至沿海,幾乎每一寸土地都經歷了三道戰火的反覆炙烤。兩盟內戰、沙漠帝國入侵和神聖同盟反攻,三場大戰接踵而至,無休無止,尤以最後一次大戰,神聖同盟與沙漠帝國進行全面混戰的時期最為殘酷。
無論主力還是非主力部隊,無論正面戰場還是次要戰場,兵鋒相向的前沿自然是血戰連天,但兩軍的後方同樣也不能倖免。前方流出的是戰士們的鮮血,而在後方,受苦的卻大多是老百姓。
這個時期,唯一安定一點的樂土,大概就只有神聖同盟控制的北部內陸地區和沙漠帝國控制的南部沿海地區。握有制海權的沙漠帝國可以有效地保護本國海域,並進攻敵方沿海。而注意夯實新國土的猛虎自治領和聖瓦爾尼,紛紛建立起強有力的基層政權,並派駐相當多的兵力留守後方,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沙漠帝國來自海上的戰略迂迴。
相較之下,神聖同盟的沿海地區和沙漠帝國的內陸地區最為悲慘。易卜拉辛和別亞都突入敵方控制區,易卜拉辛艦隊與神聖同盟的海岸守備部隊,別亞騎隊與帝國治安掃蕩部隊,進進退退,來來回回,交替佔據各座城鎮村莊,反覆爭奪這些地區的主導控制權。
真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騎隊步兵、水師陸軍,一撥接一撥地趕來作客,吃糧歇宿,剿殺異己分子,扶植親本方政權。改旗易幟,輪流坐莊,幾乎時刻不停地在廣闊的後方地區上演。人口稠密,富饒發達的半島,幾乎有一半地區變成了戰場,在絕望的深淵裡掙扎。
從個人感情和宗教認同上說,半島民眾更傾向於神聖同盟一方,可在做具體選擇時,依然必須遵循實力至上原則。在這個冷漠鐵面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在同時扮演著獵手和獵物的雙重角色,而角色的變換則取決於實力之消長。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面對的又是世故圓滑的商業民族、一群隨時準備倒向的牆頭草,別亞也撕下了偽裝,露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真面目,以極其殘暴的手段屠殺異己,迫使民眾加入叛亂的一方,每天都有不少人被吊死在街道和商路兩旁的大樹上,以示警戒。
馬赫迪接管後方防衛之後,一方面加緊進攻井鹽市,另一方面也派出治安掃蕩部隊主動出擊,與敵人針鋒相對地爭奪城市之間廣大的鄉鎮地區,阻止叛亂的擴大。
他的作戰意圖是,先拔出井鹽市這顆釘子,令叛軍再無永久性據點可以依託。隨後大軍返頭,連同各地守備部隊一起進攻別亞騎隊,透過擠壓逼迫戰略將這支令人撓頭的騎隊趕往瀕海地區,利用本方的海上優勢壓倒對手騎兵的機動性,水陸協同,將叛亂徹底平息。
雖然帝國治安掃蕩部隊的目的不是消滅敵人,而是延緩暴亂的擴大,但在執行任務時採取的手段更為殘忍。別亞是針對某一特定階層下手,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