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詹魯、塞爾三雄鼎力,大國爭霸;東部為幾個中型國家聯合抗衡塞爾;西部則是一堆小國之間的混戰,遠比中部和東部那比較清晰的區域對抗格局要複雜。
從國家數量也看得出來,聖瓦爾尼、布里埃、尤達、米海尼亞、洛茲、所拉密、聖火、捷斯蘭,這些都是矮子裡的巨人,小國中的大國。這些國家中,商業繁榮的洛茲經濟最為發達,而軍事實力最強的則屬聖瓦爾尼和捷斯蘭兩國。
捷斯蘭又被稱為傭兵之國。該國人種田、做生意都不咋樣,故而很多人選擇了賣命,靠當傭兵維生。鄉土觀念為人之常情,本族戰士之間的交流,無論語言還是生活習俗都比較容易相互理解。一個人到外頭的傭兵團闖出了名頭,當了軍官,或者是出於指揮便利的考慮,或者是衣錦還鄉的炫耀心理作怪,往往在擴編隊伍的時候更樂意回家鄉來募兵,在提拔部屬的時候,同等條件下也是本族人優先。久而久之,捷斯蘭國家雖小,人口也不多,但捷斯蘭人卻在傭兵界形成了一股頗大的勢力。不少捷斯蘭傭兵在掙夠了錢後返鄉安居,而左鄰右舍的小夥子也以這些身邊的前輩為榜樣,自小習武,苦練技藝,以便將來能夠像他們一樣出外發財。民間的尚武風氣,令該國的兵員素質好於周邊國家。
或許,捷斯蘭的這點玩意兒,相較於軍事強國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麼優勢,在可動用資源和戰爭潛力方面,更毫無出眾之處。但問題在於,捷斯蘭並不與昔日的閃特、詹魯,現今的猛虎自治領等強大國家接壤,而是混在一堆小國當中。這個時候,它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儼然成為走廊西部的小霸。
聖瓦爾尼就不用再多說了,前面有過很多的介紹。該國雖小,軍隊卻是長期戰爭磨礪出來的百戰之師。該國與昔日的走廊霸主閃特接壤,位處對抗閃特的最前沿,一直是阻礙閃特王國向西擴張絆腳石。雖然閃特的主要精力被北方遊牧蠻族和走廊另外兩個強大的對手牽制住,騰不出太多兵力來對付西部小國,可閃特即使出動一支偏師西征,對於西部各小國而言都是一股可怕的震撼性力量。歷經悠悠歲月,聖瓦爾尼一直傲然挺立,保持了國家的獨立,絕非敵人的仁慈所致,而是本國將士浴血奮戰的成果。
閃特的沒落和丹西的崛起,既給了聖瓦爾尼前所未有的威脅,也給了聖瓦爾尼千載難逢的機會。丹西比之昔日的閃特王國,野心更大,實力更強,但道路也更加艱辛,東、北、南三條戰線,處處狼煙飄蕩,北抗遊牧蠻族,南征黑袍異教徒,東拒呼蘭恐龍,他實在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在西邊再樹敵人,故而願意與聖瓦爾尼結盟。
挑選這個盟友,丹西還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不能太弱小,不然連西邊諸小國都控制不住,要自治領派軍協助,聯盟就沒有意義,反而分薄了其他進攻方向上的兵力。但也不能太強大,否則要花太多精力來照顧後背,時刻小心提防,那聯盟等若形同虛設。
聖瓦爾尼,不大不小,剛剛好。有一定實力,又有先天的不足,軍事能力在西部數一數二,能牽制住西部小國,不讓它們聯合起來給自治領的西境搗亂,但該國底子薄,資源少,即使發展壯大,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花費很長的時間。
當然,對於丹西的這個選擇,聖瓦爾尼同樣是樂意合作,甘之如飴的。以前,由於來自東部老對手──強大的閃特的刻意壓制,令聖瓦爾尼把全副精力都放在東方戰線,不能向西拓展,只能坐視一幫小國在那裡進行快樂的鬥毆,心癢難耐,卻毫無辦法。
如今,東部的巨大威脅一下子消失了,這個充滿野心,也具有一定實力的國家,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清掃周邊的小國,欺負身旁那些比自己更弱的鄰居了!
更幸運的是,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出現了狄龍這位英明的領袖,有能力帶領本國走上擴張和發展的榮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