軻庫裡能發令的聲音從來不高,可底下炸鍋一般的議論頓時停止,所有大小戰將盡皆躬身聽從。

「行軍速度、外交活動,均按預定計劃執行,不可獨自飆進!」

「通知習博卡二世、吉卡斯宰相和普內爾總督,注意河海邊防!」

「卡拉曼!」

「在!」

「去打探一下,與異教聯姻之招,是否狄龍的主意?」

「遵命!」

第三十一集 第十二章

“狄龍的建議,真是有夠陰毒啊!”

安多里爾負手踱步,口中喃喃。

雖然迎娶伊莎貝拉解了燃眉之急,但副作用也相當明顯。

與異教徒聯姻講和,為東教廷所不喜,費文必然懷恨在心。在對付呼蘭異教徒入侵時,不會再如半島之戰時那樣給予巨大援手,令本國喪失一大助力。

伊莎貝拉成為妻子,於兩盟半島實施宗教自由政策,這雖與自治領一貫實行的自由開明政策沒有牴牾,但卻令中央走廊的基督徒心生不滿情緒,有損丹西的聖徒清譽。

柯庫裡能進軍走廊,與自治領新生政權有巨大仇隙的各國政府、各家王室,自然在期待著呼蘭的軍事行動。但民間也存在著對呼蘭的長期敵視心理,教會勢力非常反感各國延請異教強權對付聖徒丹西的行為,狂熱的宗教情緒也遭到了惡意煽動。這本是一股非常值得利用的勢力,但因伊莎貝拉事件而大打折扣,受到嚴重削弱。

當然,這在不同國家,情況又有所不同。人們總是在災難與己無關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勇敢,要求他人為宗教理想獻身,絕不允許對異教徒有半點妥協與綏靖。這對於兩盟半島和猛虎自治領等半島戰爭參戰國的老百姓來說,這完全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兩盟半島兵災延年,戰火輪番卷蕩,各城民不聊生,都盼望早日結束戰爭,迎來和平建設時期。以猛虎軍團為主力的神聖同盟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損失非常慘重,當數以萬計承載烈士軀體的靈柩運抵巨木堡、奧利維拉和荊棘堡等城市時,全國都陷入深深的哀痛之中。

每當其他國家的人指責丹西的“男色”外交,放跑已陷入絕境的異教大軍時,半島民眾會奮起反駁──你到曾燃過三道戰火,歷經數年大戰的半島來生活一段時間試試,看你是願意為宗教理想殺到最後一人,還是接受和平的安排,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自治領的老百姓更會氣得七竅生煙,我們的子弟在異鄉為神聖的事業捐軀,你們在一旁看熱鬧,當丹西領主以和平方式替上帝奪回半島時,你們卻反過來說風涼話?最無恥的是,當來自呼蘭的異教徒跨過你們的領土來進攻我國,你們的凜然大義、你們的無畏犧牲精神到哪裡去了?你們只會私下裡偷偷抱怨,卻屈從於本國政府和異教大軍的武力,見不到什麼公然的反抗,你們為什麼不像你們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那樣,為神聖教義捐軀,誓死阻擋異教徒的前進步伐?!

當然,兩盟半島和中央走廊分屬於不同的體系,一為商業文明,一為農耕文明,自治領和聖瓦爾尼等參戰國僅為中央走廊裡的極少數,在民間輿論的主導權爭奪中不佔優勢,影響範圍有限。當兩大聖徒之一的丹西對異教徒表現出親近、妥協的一面時,不少人開始轉而投向另一聖徒,奉狄龍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不錯,正是狄龍!安多里爾恨恨地想道,是這個傢伙出的餿主意,卻巧妙地逃脫了罪責。

兩盟半島之戰,狄龍其實是最大的贏家,出兵人數遠少於自治領,卻分得了一半領土,實力大增。伊莎貝拉雖為整個半島名義上的統治者,但這豈能難倒狄龍?一紙永久性代理託管協議,使得小伊僅有虛銜,半島西部實際權力都掌握在狄龍手中,與當初丹西與狄龍敲定的瓜分半島方案毫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