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陣地攻防,再出色的戰術指揮也無法彌補這一失誤。進行正規會戰,這可是來自文明世界,在各路群雄中殺出一條血路來的猛虎軍團的拿手好戲。

※ ※ ※

“變陣旋擊!”看看戰場形勢,丹西沉聲下令。

旌旗搖動,軍號長鳴。

突擊編隊和掃蕩編隊開始止住進擊的勢頭,準備整隊轉向,朝右側旋轉,側擊蠻軍中路!

碩大的錘頭要化作三道金鉤,狠狠地向戈勃特中軍本陣的腹部扎去!

因迴旋轉向的難度不同,從外至內三道金鉤分別為親衛縱隊重騎兵、胡瑪騎兵和厚實寬廣的掃蕩編隊。

這種迴旋側擊的戰術,乃是遠古時代西大陸戰爭之父“神威大帝”的得意戰術。

“神威大帝”素喜將優勢機動部隊放置於本軍右翼,在迅速粉碎敵軍左翼後,猛然左旋,向敵軍中央本陣突破,與其他部隊合擊敵軍中央本陣,造成在區域性戰場上的壓倒性優勢,一舉擊潰敵軍,取得會戰的勝利。

憑藉這一戰術:“神威大帝”曾創下以不及對手十分之一的兵力擊敗數十萬大軍的駭人戰績,至今仍令人能望其項背,成為大陸戰史上一項難以打破的記錄。

兵法之妙,存乎一心。前人的戰例,留下的是戰略戰術思想,而不是供後人臨摹的字帖。不分時間、地點和具體形勢的套用,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丹西顯然不是泥古之人,此次會戰,其主力集結於左翼,自然也就改變了攻擊的方向,左旋戰術變成了右旋戰術。

不僅如此,正規會戰中,進行旋擊時,必須已經擊潰敵軍側翼時方可轉向衝擊,否則自身的側翼會遭受更嚴厲的打擊,令這一戰術失效。遊牧蠻軍的右翼大軍雖然不斷後撤,但並未崩潰,仍有相當的戰鬥力。

但此刻,猛虎軍團的左翼主力部隊已經突進了數公里之遠,有足夠的迴旋空間。至於自身的側翼,丹西自有辦法彌補。

事實上,以少打多,以弱勝強的訣竅,不在於左旋還是右旋,甚至不在於任何形式上的東西。勝利的關鍵,在於創造某一時點上本方佔據區域性戰場壓倒性優勢的機會。而且,這個佔據優勢的區域性戰場,必須是整場戰役的決勝點,將敵軍主力部隊排除在外的決勝點!

無論你用什麼方法,無論你想什麼招,甚至包括席爾瓦那個富有創意的透過石雨隔離帶形成一個人造小戰場的怪招,只要你能想盡辦法做到這一點,勝利就順理成章,唾手可得了。

這才是老前輩們留下的思想精髓。

錘頭要化為金鉤,平推的直拳要變成側擊的鉤拳,狠狠地撲向包括敵酋戈勃特和全軍指揮中樞在內的遊牧聯軍中央本陣!

鷹斯正面的壓力忽然消失,深曉戰局、征戰多年的格立西首領,立刻看出了猛虎軍團的企圖!

他狂聲厲喝,帶領逃竄的右翼部隊重新返身殺回。

猛虎軍團親衛縱隊的重騎兵憑藉優勢裝甲抵禦,衛護身側兩道金鉤的安全,雖然不斷有人被箭矢射下,被狼牙棒砸落馬下,但戰士們仍以極大的毅力邊抵抗邊敵軍的反撲。

也只有他們,才有如此精良的防護力和堅忍精神,被丹西賦予這項艱鉅的阻敵任務。

親衛縱隊的損失,丹西自然不會坐視。戰車編隊早已加快前進的步伐,飛速地開過來相助,從凱日蘭手裡接過阻擊的任務,把重甲騎兵解放出來。

位於後隊的戰車編隊,突然迅速向前挺進成為前隊,雖然他們的進攻由於速度緩慢而並不犀利,但防守起來卻是極其堅固。千車相結,環環相扣,在三道金鉤的側翼,化成蠻族騎兵一道無法逾越的壁壘,硬生生將鷹斯的部隊與右旋攻擊部隊隔離開來。

人高馬大,兇野無比,恍如食人魔般的熊族武士,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