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下午的時候,王不負去接夏瓷。就看到夏瓷和羅綵球肩並肩地走出來時,同學都向羅綵球投去崇拜的目光。

羅綵球看起來也沒有之前那麼消沉了,開朗許多。大概昨晚一首歌,讓她重新獲得了人氣吧。

夏瓷看到王不負,立刻就感覺到守護靈渾身輕鬆,顯然是在招募義軍的時候,獲得了很大的進展。這是應該的,守護靈去年那麼艱苦,就該打個大勝仗才好。

夏瓷自己也有東西要炫耀呢,說道:“我的語文考了全班第二!”

“第一是誰……你考的真不錯!”王不負下意識就把一個笨問題問出口了,結果話出口才反應過來,這樣問完全無視了夏瓷的努力,不應該。所以趕緊誇獎。

夏瓷扁扁嘴,心情有些低落。

“第一名是我啊!她只差三分就和我一樣了。”羅綵球在旁邊很得意地說。

“……你們都很不錯。”王不負趕緊矇混過去。

夏瓷等坐進車裡,就不難過了,抱著王不負的胳膊說:“我們去買書好不好?今天老師發了寒假作業,要寫看書以後的觀後感。”

“行啊。綵球。我們一起去。”王不負說道。

“嗯。”羅綵球為王不負能想起她而欣喜。

今天的天橋上,再沒有了乞討的小孩子。街正中的偉人像,看起來也顯得高大了很多。帶著兩個小女孩來到博眾書店,一進門就能看到風花出版社的一個小專櫃。《我的抗日》第二章赫然在列。

“你們去買書吧,我在這裡看看。你們挑好書以後來找我,找不到就打我電話。”王不負說道。書店裡就不怕有壞人了,讓她們自己去挑。

兩個女孩兒過去挑書了。王不負拿起一本《我的抗日》,靠著牆坐著,翻著書頁。在王不負的旁邊,坐了一排年輕人。全是在看《我的抗日》的。還有一人站起來,拿著書去交錢了。

王不負早就看過這書的手稿。但是,就算知道小說的內容,他還是想再讀一遍。關鍵是。軻編劇和孟老師兩者配合。實在太相得益彰了。軻編劇對於作品的結構控制得絕對爐火純青。而孟老師的文字也是簡練精準,完美地將題材發揮到了最完美的程度。

《我的抗日》第二章的背景,轉移到了抗日時期的正面戰場上。第一章的精神核心就不再適用了。王不負和軻編劇討論過後。決定使用新的精神核心。

“是什麼讓國家失去半壁江山?又是什麼在僅剩半壁江山的情況下,依舊守住了國家?”

這個問題,不是沒有人發現。道理也很簡單,誰都明白的事情。

但要發揮好,就需要傑出的平衡技巧。把兩個問題的答案放在天平的兩邊。

在王不負的記憶裡,好像只有少數作品,能做到完美髮揮。比如說《我的團長我的團》。就透過一個炮灰團所經歷的戰鬥,讓人得以一窺當年。

王不負並沒有把《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劇情告訴軻編劇。只是在軻編劇寫劇本時候,王不負用那部作品進行對照。要求軻編劇作出比那部電視劇差不多、甚至更傑出的劇情。

最終,軻編劇決定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我的抗日》第二章發生在1944年的六月開始、八月結束的衡陽保衛戰。

這場戰鬥的詳情少有人知。國家也不怎麼宣傳。因為誰都不知道怎麼宣傳。

衡陽保衛戰是一場敗仗,以第十軍無條件向日軍投降結束。此戰之後,豫湘桂會戰徹底走上潰敗。

可與此同時。衡陽保衛戰又是整個中國戰場上,交換比最為漂亮、最為慘烈的一仗。負責守城的不滿編第十軍只有一萬七千人,要阻擋的日軍卻有十萬人。最後第十軍打的只剩下兩千餘人。而日軍則付出了兩萬餘人死傷的慘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