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案中案(112)(第2/3頁)
章節報錯
?”狄仁傑的心中陡然升起警覺。
“她說有一個人,她心中所愛,卻是富貴公子,難以見天日。她在他身上放下了一切,卻不曾想到,他竟然如此絕情。”蘇梅俯身哀哀訴說,語氣中隱隱帶著一絲怨恨。
“你可知那人的具體身份?”元芳追問道,心中暗念不妙,浮現出了無數可能性。
“她只說過他的姓,姓張。”蘇梅頓時感到無奈,聲音變得低沉:“我不想相信……她曾和我說,張曉並不是真心的,只是她一時年輕氣盛而已。”
狄仁傑心中一震,看來這樁案件背後隱藏的秘密越來越複雜。“張曉與李若蘭的關係果真不簡單,或許她知道了什麼,才會遭到不測。”他低聲自語。
此時,元芳急忙拿出一個信封,遞給了狄仁傑:“這是我剛才從李若蘭的房間裡找到的,裡面有一封信。”
狄仁傑接過信封,展開一看,只見書中寫道:“張曉,我無法再與您相見,若我不幸,請您替我照顧我的母親……”
從信中可以看出李若蘭對這段關係的絕望與窮途末路,更能看出她心底的牽掛與愧疚。狄仁傑心中一陣沉痛,已然意識到這其中的種種含義。
“接下來,我們需要對張曉進行更深入的調查。”狄仁傑堅定地點頭,眼神如炬,“還有張曉周圍的朋友、愛慕者都是我們的目標,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隨著調查的深入,狄仁傑逐漸發現了更多隱秘的線索。在長安城的某個偏僻小巷內,他們找到了張曉的一個同夥,這名叫做李白的青年,性情放蕩,口無遮攔,見到狄仁傑時十分緊張。
“李白,你知道李若蘭的死嗎?”元芳直截了當地問道。
“我……我不知道。”李白支支吾吾,神色顫抖。
狄仁傑直逼:“若是真心不知,何以面帶恐懼?”
李白最終還是沉不住氣,趁機向他們告發:“我聽說……張曉憤怒於李若蘭的絕情,曾與我提到過要‘教訓’她!”
李白剛說完,突然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慌忙想要閉口,但狄仁傑的眼神卻如刀鋒般銳利,緊緊鎖定了他的表情。
“你敢再說一遍嗎?”狄仁傑聲音冷冷的,宛如勾勒出一幅陰暗的局勢。
李白表情慌亂,最終他還是坍塌了:“我只是聽說,張曉說過他要讓李若蘭為自己的迷惘付出代價!”
狄仁傑心中的謎團慢慢解開,原來李若蘭並非單純的自殺,她生前的絕望正是因張曉的不負責任與拋棄。事情漸漸明朗,正義的天平又開始向那真實的地方傾斜。
最終,狄仁傑當夜便抓住了張曉,面對證據,他臉色蒼白,無法自圓其說,最終承認了他與李若蘭之間的關係,以及他用言語施壓她的真相。
但就在審訊中,張曉卻面露一絲異樣的神情,冷冷一笑道:“李若蘭的死,未必是我所為。”
狄仁傑察覺到此事背後隱藏的更大陰謀,心中隱隱覺得不安。轉而詢問:“你在暗示誰?”
張曉在頃刻間展現出波瀾不驚的姿態,彷彿已然無懼於即將面對的審判。狄仁傑感到複雜的情緒掠過眼底,心中的疑慮愈加深重。
數日之後,證據終於浮出水面,李若蘭的死與李白的怨恨有關,原來他與張曉之間的爭鬥恰恰是受害者因果關係的延伸。狄仁傑在此案件中,真相亦是不可妄加推測的即興表演。
在眾人的審視中,狄仁傑輕聲對元芳說道:“此時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痛苦和隱秘,而這些痛苦深埋心底始終難以放下。”
案件細節進入了尾聲,狄仁傑站在高高的臺階上,目光凝望遠方的長安城,心中升起了幾分無法述說的感慨,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罪人,誰又能以無言的方式發自內心的道歉?
就在長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