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時發生劇烈變化,就如元末明初,若非龐斑退隱,朱元璋之輩至少要晚上二十年才能建國。
一個劍聖可以興國,一個劍聖同樣可以亡國,說是劍聖統治著這個世界,真的不是虛言。
“三晉合一,當此時也。無忌有志於天下,懇請君先生相助,不知以為如何。”魏無忌說了這麼多,當然要看看君莫問的想法。
“對我來說,世上的一切都是等價交換,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趙王與本人有知遇之恩,所以我給予他應有的報答。”君莫問淡淡道。
“無忌明白了。”信陵君露出瞭然之色。每個劍聖都是有著自己的道,並且秉道而行的人,世俗的觀念和約定俗成的習慣根本不被這種存在放在心上。
以此言觀之,君莫問的道就是等價交換,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收穫多少,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亂世之中,他卻是一個信守公平交易理念的誠信之士。
魏無忌和君莫問一個久歷事故,觀人入微,一個心靈圓慧,事事通明,雖然只有幾句話的交流,卻已經瞭解了彼此性情。
然後,信陵君說出了交心之語:“當年先王擇世子之位時,安厘武學天賦超人,而無忌精於政事,本來先王意屬無忌繼承王位,但是安厘卻使計將先王賜予他的《晉書》交予無忌保管,又在先王面前進言,最後他即位為王,而無忌得到了《晉書》。”
信陵君喝了一口酒,接著道:“明明我才是王位的最好繼承人,必定能使魏國成為七國之霸。卻被安厘的詭計所惑,失去了王位。”
他目光注視君莫問道:“只要君先生殺死安厘,我的人便可以控制大梁,那時我登上王位,又有君先生的劍聖之力為助,趁秦國無力東侵的良機,統一三晉,齊桓公和管仲的前事就是你我的現在。統一天下,制霸七國的偉業就在當前。”
君莫問微笑不語,魏無忌一愣,馬上露出瞭然之色,道:“等價交換,請先生暫坐,無忌去去就來。”
魏無忌離開後,空室內只於君莫問一人,此時他方顯沉思之色。
到底是否要刺殺魏安厘王,這是一個問題。項少龍做不到的事,對他來說卻只是做不做的選擇。項少龍的未來和君莫問的過去位於同一時間線,在這裡做的事其實早被後世記載了。
不過君莫問不是沒有注意過史書上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述,不過他心中忽然升起一個禁不住的想法。
如果信陵君成了魏王,能不能統一三晉,建立起一個阻止秦國東向的強國。如此七國一統的程序豈不變得很有趣,東方六國中唯一曾使秦國折戟沉沙的君主魏無忌,能否阻止秦國併吞六國的未來。這是一場天命和人事的較量。
不到喝完一杯茶的功夫,雖然現在還沒有茶這種東西。信陵君拿了本書冊回來,神色欣然地遞給君莫問。
真是《晉書》一卷,本來以為有些難辦的任務,剛進大梁城就完成了,世事有時就是如此如人意,任誰都想不到。
君莫問信手粗略一翻,第一頁和趙國的那捲一樣,只有一句話“武學之道,首重精神意志”。暗暗思忖:“聽說《武典》開篇第一句話亦是,‘武學之道,首重精神意志’。已然窺探到此世武道的本質即在於精神境界的修行。齊桓公之後的霸主們從編武典是同樣將這句話作為武學總綱”。”
魏無忌神色複雜,感嘆道:“這本書我握在手裡近十年,可惜不是練武的材料,明珠蒙塵。我那位王兄倒是個武學奇才,可是他卻奪取了本屬於我的王位,既然他放棄了《晉書》,我又怎麼會還給他,供其研習。朱亥這些王室外人我亦不會吝嗇一部《晉書》,但卻會讓他得到。”說道最後語氣森然酷烈又隱含一種複雜心緒。
君莫問在旁聽著,不由暗暗搖頭,世事就是如此令人嗟嘆,安厘武學天賦超然凡人,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