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審當日,竟然有大批市民自發聚集在法院大門外,聲援生擒日軍司令的愛**官於三和。
第一日的庭審幾乎只是走了個過場就草草結束,五十七師駐地內,李澤軍衝吳孝良笑道:
“這麼大的手筆,一看就是主席的風格啊。”
吳孝良呵呵笑了,沒承認,也不反對。
“市民們有權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們如何做我卻干預不了了。國民政府內部的權力傾軋這才只是冰山一角,唯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能讓對手心有顧忌,才不會處處與咱們作對掣肘。”
李澤軍點頭贊同,如果不是這次急匆匆趕赴淞滬戰場和日本人作戰,他們恐怕已經牢牢的控制住山東河南兩省了,如今河南已經徹底掌握在央軍手,再想染指難上加難。
吳孝良好像看穿了李澤軍心所想一般,“謙亭那,河南四戰之地丟了沒什麼可惜的,就是到了咱們手依舊是負累大於收穫,何苦弄個雞肋在手呢?”
的確,河南地處原,北連山西、河北,南接湖北、安徽,西通陝西。得了它就要面對閻錫山、馮玉祥、蔣正的三面包圍,到時候他們不被河南這塊肥肉拖死才怪。
李澤軍明白原局勢已定,馮閻聯手終究不是南京蔣正的對手。
“於三和咱們就眼睜睜看著他被判刑嗎?”他又將話題拉回到於三和身上,他是極想將這員驍將保下來的,因此才徵詢吳孝良的意見。
吳孝良淡然一笑:“謙亭不必心急,不出三日,於三和必然無罪開釋!”
李澤軍訝道:“何以這麼肯定三日內必無罪開釋?”
“我這些錢流水版灑出去,在南京城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總要換回些許回報的。”
李澤軍這才明白,吳孝良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初衷不僅僅是讓五十七師恢復名譽,更要緊的是將於三和救出來。法官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必然不敢判處重刑。
吳孝良卻在心底輕嘆一聲,輿論干預司法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本是極為不健康的一種狀態,可在國這種人治大於法制的國家,輿論終究還是能成功左右司法的。
法院最終還是迫於南京輿論風向,判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結果。鑑於此案證據不足,當庭宣判被告嫌疑人無罪開釋。
市民們原本還要抗議,這下子竟有重重一拳打空了的虛脫感,軍事委員會那一撮人則恨的暗咬牙根。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南京應該恢復平靜的時候,驚天的炮響,震的整個南京城都在瑟瑟發抖,市民們以及軍事委員會的大員們都懵了,到底是哪裡開炮?
直到有人跌跌撞撞從南京城頭上下來,人們才獲知,掛著太陽旗的軍艦已經沿長江而上,直抵南京城下,驚天一炮便是這艘戰艦所發射。一炮過後,日艦校正了彈著點,炮塔上的305毫米口徑艦炮噴吐著令人望而生畏的火舌,對整個南京成展開了犁地似的炮擊。
驟然間,南京上空風雲變色,戰雲密佈。
第431章 揚子江炮戰
“什麼?日艦開進揚子江了?”
何應欽聽到這個訊息呆若木雞,剛才的炮聲他初時以為是城外的五十七師演習,直到部下告知他日艦已經兵臨城下,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要命的是他對戰場形勢竟還一無所知,日軍有幾條軍艦進了揚子江,日軍陸軍在哪裡,淞滬戰場上張白的第五軍究竟戰況如何?
一個接一個問題在腦連串閃過,驟然間頭皮陣陣發麻,冷汗如漿湧。何應欽不愧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堂堂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在這種兵臨城下敵情不明的態勢下,很快鎮定下來。
“走,跟我上城牆去,看看日軍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孤軍深入。”
何應欽這麼說未免有故作鎮定安撫部下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