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姜維越來越感到三國鼎立的局勢搖搖欲墜。

曹魏給過吳蜀兩國很多機會。 _o_

王凌之叛、東興之戰、毌丘儉之叛,直到諸葛誕之叛。

中原始終屹立不倒,並且越打越強大。

司馬昭滅諸葛誕,幾乎是以一家之力,獨鬥四方勢力。

諸葛誕、孫綝敗的很慘,蜀軍也灰熘熘的退回漢中,只有楊崢一直在贏,而且每次都踩準了司馬昭的虛弱期,趁其青黃不接氣力不濟時發兵,擊敗一個個名將。

彷彿未卜先知一般。

楊崢是順時勢而行,姜維卻是在逆勢而行。

段谷一敗後不僅不休養士卒,反而更加激進的斂兵聚谷,以漢中為誘餌,誘敵深入,致使蜀國有今日大禍。

“諸葛思遠有五六萬之眾,就算不能擊敗涼軍,守住綿竹關也足夠了,我軍之大敵仍是鍾會。”董厥並未覺得當前形勢有多惡劣。

杜預只有三萬兵力,而鍾會有十二萬大軍。

退一步講,就算綿竹關被攻破了,成都堅城一座,十幾萬人口,足以支撐一年半載。

“涼軍雖是奇兵,亦是孤軍深入,諸葛思遠乃丞相之麟子,必能守住綿竹!”廖化對諸葛武侯有種盲目的崇拜之情。

其實蜀國全都是這種想法。

諸葛武侯地位超卓,所以他的嫡子也一定不負眾望。

諸葛瞻年紀輕輕,便萬眾矚目。

成都每有良政,百姓皆口口相傳:此必是葛侯所為。

而成都之惡政,皆歸黃皓等閹宦逆臣,連當年陳袛也受到了牽連,風評不佳。

姜維原本想讓張翼領一萬大軍回防成都,但現在眾口一詞,他也就不再堅持了。

從任何方面看,有綿竹關在手,還有五萬大軍的諸葛瞻都佔有絕對的優勢。

劍閣面臨的壓力本就比綿竹關大。

此地雖是天險,卻並不是全無破綻,劍閣之東,有數條小道直通閬中。

當年劉備定蜀之後,以張飛屯兵閬中,也可見對此地的重視。

姜維的重任仍是擊退鍾會,奪回陽安關,恢復漢中。

“再過一月,鍾會的糧食也就盡了!”老將張翼終於提供一條有建設性的訊息。

前些時日試探進攻,與細作重新取得聯絡。

眾將皆是精神一振。

一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

一個月後,天氣轉暖,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

擊退鍾會,就算杜預攻破綿竹關,也完全可以回師救援。

“天佑我大漢!”廖化長長舒了一口氣。

姜維臉上的皺紋也舒展了幾分,鍾會糧盡,收編這十二萬魏軍足以彌補損失,再經營數年,大漢可重新北伐!

不過,是北伐楊崢,還是北伐司馬昭,可依時而定。

“來而不往非禮也,鍾會勸降於吾,吾亦勸降他!”姜維當即提筆。

“偽朝徵西鍾士季足下,司馬昭敗於馮翊,十六萬大軍盡滅,司馬氏將有大禍,值此傾危之際,陽安一隅之地,焉能持久?今北有涼州鐵騎,南有大漢銳甲,漢中已成絕地,為足下計,若能倒戈歸漢,則不亞於微子去殷,韓信歸漢,青史悠悠,百世流芳。若不能,當速歸關東,洛陽花落誰家,猶未可知也。足下有張良之謀,陳平之計,兩軍爭鋒,實非所長,若貪戀一時之小利,而錯中原之大計,悔恨何極!”

隨意幾筆,便將鍾會面臨的形勢寫的清清楚楚。

現在回去,還能跟司馬昭爭一爭,若再拖延幾日,即便糧草充足,也將面臨南北的夾擊,到時候要考慮投降的首先是鍾會。

信很快就送到鍾會面前。

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