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些許震動對民間影響不大。

潁川士族勢力龐大,但再大也不可能跟大秦直接對抗。

他們對遷徙之事有些抗拒,但在刀劍的勸說下,還是乖乖就範了。

邊地有壞處,也有好處。

可以繼續騎在異族頭上作威作福,朝廷的管制也不會像中原這般嚴密。

早年遷徙至南中的巴蜀大族,現在日子過的都不錯,沒人了就去山林裡去抓,沒地了幾匹馬望著山跑一圈,在當地官府畫個押,每年上繳些賦稅,就可以“合法”擁有大片土地……

這日子比在中原偷偷摸摸強太多了。

遇到土人反抗,還可請求朝廷支援。

聰明人到處都是,潁川士族很快就發現其中的好處。

很多邊地並不蠻荒,南中相繼發現幾座銀山、鐵山,草原上也發現幾座金山、銅山,每年上繳三成賦稅,便可以合法擁有這些礦山。

除了這些,很多邊地土地非常肥沃,隨便撒上點種子,就可以豐收。

遷徙的過程也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艱難。

官府只是沒收了他們的土地和僮僕,沒有沒收他們的錢糧,有錢有糧就什麼都有了,只需振臂一呼,跟隨他們南下的同宗前仆後繼,馬車牛車絡繹不絕。

沿途還有秦軍騎兵保護,官府的驛站也向他們敞開大門。

“十年之後,朝廷允爾等科舉,陛下說了,若能揚王化於異域,便是有功於大秦,功名利祿少不了爾等,世襲罔替不在話下!”宣義郎們一遍一遍喊著。

原本意氣消沉的豪族們,眼神逐漸亮起來。

能科舉就能做官,後代就有了希望。

“我等世代耕讀,絕不會辜負朝廷心意!”荀範拱手道。

周圍青壯一聲歡呼,不過他們舉起的不是竹簡和鋤頭,而是一把把環首刀……

大秦武風極盛,士人配劍,百姓配刀,只要不私藏盔甲和弩機,哪怕揹著五十斤重的大刀買菜也沒人說什麼。

士族豪強都是非常識時務的人。

胳膊擰不過大腿,便主動配合了。

幾大士族的頭頭腦腦被治了罪,反而讓旁系子弟們看到了希望。

同時士族,嫡系和旁支的日子可謂是兩重天。

氣氛這麼熱烈,宣義郎看看周圍寒光閃閃的刀片子,舔了舔嘴唇,乾笑兩聲,“不愧是豪族……”

關中大地上,青苗已經破土而出,正茁壯成長著。

以渭水為界,南面是民田,北面是朝廷的屯田。

明顯可以看出民田的長勢比屯田強不少。

朝議時,幾次有人提議廢除屯田,把田地釋放給百姓,被楊崢拒絕了。

“朝廷必須留一部分土地,作為將來有功將士的封賞。”

大秦一共二十萬中軍,退役年紀被楊崢提前到四十五歲,中軍規模會削減至十萬左右,將來新招募的中軍將士如果分不到土地,他們的戰鬥力和忠誠就會大幅下降。

人無恆產者無恆心。

這個時代,土地的作用是金錢無法替代的。

將士有了土地,就會主動維護土地、守護土地,相當於擁有了大秦的股份。

反過來,土地將士卒與國家緊密聯絡在一起。

楊崢覺得晚唐五代,士卒動輒作亂,就是因為募兵制完全取代了府兵制,戰鬥力雖然大幅上升,然而忠誠卻一降再降。

“渭南、隴右、漢中尚有大片無主之土,渭北存留土地倒也可行。”魯芝拱手道。

“中原、江東、蜀中的屯田也不可放棄,朕會立皇莊專門管理。”均田是大秦繁榮的基礎,而屯田就是大秦的老底。

放出去容易,將來想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