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覺得如今緊要的是多調集些兵馬,將行宮保護得更嚴密些。尤其是西苑那邊,一定要圍得跟鐵桶一般!
清瑜非常有重點被保護物件的自覺,對於太子的安排沒有任何異議。如此乖巧聽話的做派,倒是讓陳洪恪微微放心。為了顯示親近,清瑜不顧辛苦,非要去探望病中的皇太孫陳澤祺,太子雖然嘴上沒說,看得出還是挺滿意清瑜這般巴結的。
誰知本是走個過場的探病,卻不期然讓清瑜看出一些端倪來。
當清瑜跟著太子陳洪恪來到春陽殿後院的紫宸軒內時,太子妃張氏正邊哭邊訓斥兩位太醫,清瑜只遠遠聽到幾句什麼“又是這藥方……不管用的東西反覆用了做什麼!?”
太子臉色也不好看,讓人進去將御醫們領了出來。清瑜見了一愣,那位領頭的御醫倒有七八分面善,略一回想,此人五官正是文太醫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當是文太醫子侄輩無疑。
太子對清瑜道:“你進去看看澤祺,順便勸勸你嬸嬸。”
清瑜忙點頭稱是,匆匆從那兩名御醫身邊繞了過去。
太子妃見是清瑜來了,眼淚汪汪的拉著清瑜的手,還在埋怨御醫道:“說他們謹小慎微吧,他們就說要用虎狼之藥嚇我。讓他們小心斟酌著辦,他們就只會拿些醫書上的老方來拖著!”
清瑜幫著張氏順氣,勸說道:“嬸嬸莫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有時候幾副藥下去,看上去沒奏效,實際內裡已經起了變化。”
張氏聽著清瑜口吻,倒還真像個積年老郎中似的,想著既然來了,看看總無妨的。忙對清瑜道:“我聽說感應寺的佛醫是鼎鼎有名的。瑜兒既然來了,就幫著給看看。哪怕不能開方,也能幫嬸嬸看出些門道。到底是這些御醫失責,還是我們澤祺該有此難!”
清瑜微微點頭,環顧四周,見這屋子裡除了燒了暖暖的地龍之外,還燃起了四個炭盆,把兩間闊大的屋子弄得暖意融融的。不過顯然御醫們指點過,通風沒有問題,清瑜也不覺得絲毫憋悶。
等清瑜挽起紗帳看向床上的澤祺時,只見皇太孫唇乾氣弱,面白骨瘦,分明是受了不短時間的病痛折磨。但清瑜將脈門一摸,又與太子妃遞來的脈案一對,倒是看不出什麼不妥。氣虛、血弱、驚風樣樣對得上。而御醫們所開的這些藥方,無一不是有名的成方。
可越是如此,清瑜便越覺得蹊蹺。這樣的病,莫說是在御醫手下,就是市井中普通大夫來看,也不會拖延這麼久不見好。難道是皇太孫得了什麼奇難雜症?清瑜又回頭再細心把脈,將黃疸、痘疹全都排除了,依然不得要領。
太子妃張氏見清瑜來來回回折騰,臉色卻不輕鬆,不由得也跟著越發懸心來。過了好半晌,清瑜方才將紗帳放下,沉吟不語。張氏本是個精明女人,偏偏遇到兒子的事情就有些失了方寸,結結巴巴問道:“瑜兒……怎……怎麼樣?”
清瑜不好意思的抬起頭來,羞愧道:“不瞞嬸嬸說,瑜兒今日有些張狂了。原本以為憑藉自己學了幾年,總能幫上些忙,卻不料硬是看不出究竟。”
張氏聽清瑜如此說,反倒沒那麼害怕。只要不是什麼危重的訊息,張氏總還能接受。
清瑜見張氏有些疲憊,天色又不早了,忙辭了出來。
新月斜掛天幕,微弱的光芒照不穿這黑暗。清瑜心中很是沉重,她剛才並沒有跟太子妃說實話。雖然下手的人高明,但是清瑜傳自感應寺的醫術也不差。皇太孫這一遭分明是小病起頭,卻被人暗中下了毒!
正文 三百二十、初露端倪
誰是下毒的元兇?幾乎下意識的,清瑜便想到奪嫡奪得不亦樂乎的巴王。但是轉念一想,又有些不對。
首先,巴王本人不在,應陵又丟了清白。這時候巴王府還有手腕效率來做這樣的事?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