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點了點頭。這下輪到崇禎陷入沉默了,足足過了半晌這位帝王才小聲喃喃自語道:

“可是太祖爺的《皇明祖訓》裡有明文規定,藩王們不能從政,不能從商的...”

魏淵見崇禎態度猶豫,便接著進言說:

“陛下,太祖爺起於草莽,以雷霆之勢掌天下之權柄,觀前朝之得失認為蒙元滅亡的原因就在於帝弱而臣強,皇家缺乏家族勢力的輔助。因此太祖爺認為‘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藩者,藩籬;屏者,屏風。所謂藩屏,不正是太祖對後世子孫的一種期望與寄託嗎?這些受封於帝國各地的皇子皇孫們正是皇家的藩籬,拱衛著我大明朝的長治久安。如今國家動盪,藩王們世受皇恩,天下都是朱家的,如此為難存亡之秋,作為太祖爺的子孫不是理應站出來盡一份力嗎?”

“可、可這畢竟是祖宗之法啊!怎麼能輕易變動呢?”

對於祖宗之法,崇禎歷來是奉若金科玉律,不敢有絲毫違背的。魏淵從崇禎的話裡聽出了門道,他立刻就明白,崇禎皇帝打心底其實是很認可魏淵的觀點的。只是礙於祖規祖訓,不敢明說罷了。

“陛下,韓非子有言‘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嘉靖朝時曾對《宗藩條例》進行過修正,規定可以讓藩王子弟參加科舉考試,以俸祿來代替俸養,且根據年齡來限制俸養的金額。正是這一改變才使得隨後的隆慶,萬曆年間,朝廷在藩王開支方面得以大大縮減,國庫也日益充實,這才有了‘隆萬中興’的盛世景象。”

魏淵知道崇禎一心想要做箇中興之主,因此“中興”這一目標對崇禎皇帝有著特殊的吸引了。聽完魏淵的話,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曖昧起來。見崇禎並沒有發對自己的觀點,魏淵決定趁熱打鐵。剛剛說完了“理”,接下來魏淵準備說說“利”了。

“陛下,您可知如今我大明朝有多少龍子龍孫嗎?”

“這個...朕不知。”

對於藩王這一塊,崇禎一直以來都是恪守祖制,在加上自從他繼位之處就被天下風起雲湧的流寇攪的不得安寧,因此對於藩王的情況他知之甚少。

“據臣所知,我大明如今龍子龍孫的數量已經不下百萬了。”

“什麼?!竟有如此之多!”

“陛下如果不信,可以招禮部和宗人府的官員前來,一問便知。”

這個資料是魏淵在後世的史實資料中讀到的,因此他這才敢當著崇禎的面言之鑿鑿。不一會兒,禮部負責藩王事宜的官員以及宗人府的官員通通被叫到了崇禎的面前。一經核示,登記在冊的共有一百一十三萬五千六百三十八人。

就在崇禎皇帝震驚之餘,禮部的官員補充道:

“陛下,這些還只是登記在冊的。”

“登記在冊的?這麼說還有沒登記的了?”

“回陛下,正是。由於藩王后代們請爵,封賜都需要大量的錢財,近年來朝廷頻繁用兵,財力已然是捉襟見肘了。因此禮部對藩王子孫的名分把關甚至嚴格,還有大多數新出生的宗室沒有記錄在冊。”

“什麼?竟然還有這等事情!”

宗人府的官員難得見到皇帝關注藩王管理之事,也趕忙上奏說:

“不僅如此陛下,由於太祖當初規定每位朱家後人名字中的第三個字必須以‘五行’為偏旁部首。且從太宗一輩起算,需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迴圈使用。可、可眼下這帶有五行偏旁部首的字早就用完了,絕大多數藩王子孫現在連名字都沒有呢!”

這一連串的訊息聽的崇禎徹底呆住了,他沒想到原本就是一個簡單的藩王管理竟然還有這麼的問題存在。崇禎心煩意料的擺擺手示意這些官員退下,待到東暖閣內只剩下崇禎、魏淵和曹化淳三人之時,魏淵再次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