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童生想考上秀才需要透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級別。按照機率來算的話,一百個童生中也就只有五個人能考上秀才。也就是說剩下的九十五個人的書就白讀了,他們可以選擇來年再考,但是很多人則不得不面臨生活的壓力而擇業營生。因為只有考上秀才及其以上級別的讀書人才有資格享受國家給予的經濟補貼同時擁有免除徭役的特權。

而黃軒口中的那些人,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百分之九十五不得志的童生。按照魏淵暗中的指派,黃軒派人尋遍了南陽府周邊的數十個州縣,招來了大約一百名鬱郁不得志的讀書人。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的讀書人願意放棄仕途來魏淵這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淵開出的籌碼足夠誘人。

凡是同意來魏淵團練的讀書人不僅得到了給予團練內職務的承諾,同時魏淵給他們開出了一年三十兩白銀的“高薪”俸祿。三十兩白銀對於一個窮酸的讀書人來說,意味著全家老小的溫飽,意味著將不再受親戚鄰居的白眼和嘲諷。因此黃軒派出去的手下很快就招來了這一百多名讀書人。

周義在一旁看的迷糊,於是張口問道:

“軍師!您說的那些是什麼人啊?”

黃軒笑了笑就將這些人的來歷做了說明,周義聽完後顯得有些詫異。

“這些人都是童生嗎?”

“呵呵,不全是。大部分是童生,還有一些人事秀才。另外還有一名舉人。”

“竟然還有秀才和舉人!真沒想到!他們怎麼就如此甘心的放棄了仕途呢!”

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周義心中一直有著官本位的思想,在他的理念中。不論是寒窗苦讀還是縱橫沙場,最終極的目的就是封侯拜相位極人臣。看到有如此多的讀書人自斷了仕途,其中甚至不乏秀才和舉人,這讓他是很難理解的。

黃軒本是舉人出身,如今也心甘情願的跟著魏淵,從周義的表情中他看出了困惑。於是黃軒笑著說道:

“學海無涯但仕途有盡,一個讀書人若僅僅把當官看做讀書的目的那就實在是太過於狹隘了。君子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官當然是治國、平天下的有效方法;但卻不是唯一的途徑。對這些讀書人來說,他們的妻兒在包受凍餓之苦,他們的父母雖已年邁但仍要強撐著勞作。如果這樣,他們還死抱著讀書做官的念頭,談什麼治國平天下豈不是痴人說夢貽笑大方了嗎?對於他們而言,修身齊家此刻才是第一位的。聖人有云: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這個道理。”

黃軒的一席話直說的周義面紅耳赤,羞愧難當。

“這...是周義認識淺薄了。軍師說的極是在理。”

“呵呵,不必妄自菲薄。你年歲尚小,將來必大有可為的。”

魏淵剛剛在一旁聽到竟然還有舉人,頓時也來了興趣。

“黃公子,還有舉人來投啊!不是說考上舉人就可以候補做官了嗎?這人真是有趣,放著朝廷的官不做卻偏偏來咱們這。”

“大人說的不錯,舉人如果直接為官的話需要從八九品的推官做起。若是運氣夠好,當上個五六品的州府大員也不是完全沒可能。”

“那既然如此,這舉人還來咱們這裡幹嘛呢?等著做官豈不自在。”

“呵呵,大人有所不知。來的這位舉人不僅僅是為舉人,準確的說他是位辭了官的舉人。”

“什麼?辭了官的舉人?真是有趣!快快把他叫來,我一定要認識認識這位奇人。”

做了朝廷的官員之後竟然還要辭官來團練裡任職,魏淵實在是想不出理由來,他對這位極具個性的舉人充滿了期待。不一會兒,儀衛司的侍衛便帶著一名男子來到了魏淵的面前。

說實話,見到這人第一面的時候魏淵還是很失望的。原本他以為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