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晟一番高談闊論,向達頭可汗陳明厲害,指出他目前的險惡處境。達頭可汗聽後冷汗直冒,十分惶恐。 送長孫晟出了大帳,達頭可汗立刻召集手下謀臣武將,商議對策。手下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有人對達頭可汗說道,“這長孫晟純屬危言聳聽,存心不良,說出這番話來,肯定別有用心,可汗千萬不要相信此人的花言巧語,應該將此人立刻斬首,穩定軍心,我們現在剛剛擒獲了阿波可汗,將其斬首,將士們士氣高漲,就算立刻和隋朝軍隊開戰,也一定旗開得勝,大敗隋軍。” 此人話音未落,立刻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長孫晟與我們交往多年,曾經多次在皇帝面前進言,為我們謀取了不少好處,是我們的朋友,怎麼能夠對忠實的朋友下毒手殺害呢?長孫先生所說的話,一語中的,切中要害,將我們的處境分析的十分透徹,我們應該請長孫先生出面,和隋朝軍隊議和,儲存我們的實力,這樣,才不會讓情況越來越糟。我們之所以能夠擒獲阿波可汗,不就是長孫先生的功勞嗎?咱們怎麼能夠恩將仇報呢?” 大帳內,你一言我一語,爭吵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也爭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卻讓達頭可汗越發感覺頭疼欲裂,腦子一片混沌,嗡嗡直響。他不耐煩的連連揮手,將眾人趕出了大帳,坐在那裡苦苦思索應對之策。 這一天,達頭可汗陪著長孫晟在山坡上游玩散心,兩人騎馬狂奔了一段路程之後,下馬並肩步行,長孫晟說道,“達頭可汗還在猶豫不決,決心難下嗎?” 達頭可汗苦笑道,“正如你們漢人所說的一句話,叫做進退維谷,實在是身處兩難之間啊。”這時天空中恰好有雁隊飛過,其中兩隻大雁落了單,一隻大雁在前面引領飛行,另一隻則不住鳴叫,叫聲悲慼。 長孫晟抬頭仰望良久,聽著大雁的悲鳴,若有所悟,不禁吟誦道,“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達頭可汗聽著長孫晟的吟誦,說道,“長孫先生,你讀的詩,是什麼意思啊?” 長孫晟微笑著說道,“達頭可汗,既然你心意難決,咱們不如打個賭,讓天意來決定你的選擇,如何?” 達頭可汗詫異的問,“先生欲待如何?” 長孫晟手指天上飛翔的兩隻大雁,說道,“在下如果只用一箭,射下這兩隻落單的大雁,達頭可汗就與我大隋議和,如果我一箭射不下兩隻大雁,那就按達頭可汗心中所想,決定是和是戰,你看怎麼樣?” 達頭可汗說道,“一箭怎麼可能射下兩隻大雁?這兩隻大雁一前一後飛行,根本不可能。” 長孫晟說道,“所以,我一箭射下兩隻大雁,那就是天意使然,這就叫天命難違,就要順應天意,不可逆天而行。” 達頭可汗說道,“好,就依先生所言,由天意來做決斷吧。來人,給先生取我的寶雕弓來。” 長孫晟接弓在手,取過一支鵰翎箭,搭在弦上,弓箭步站定,雙膀一用力,將弓弦拉滿,真是弓開如滿月,猛一抬手,瞄準兩隻正在飛翔的大雁,一箭射去,頓時箭去如流星,一箭正中前面大雁的脖子,那大雁從高空一頭就栽落下來,另一隻大雁受了驚,悲鳴一聲,加速飛行。 達頭可汗雖然欽佩長孫晟的射術精湛,但是長孫晟卻只射下一隻大雁,還是沒有成功,達頭可汗不禁露出微笑。 誰知長孫晟隨後再次將弓拉滿,然後一鬆手,隨著弓弦響處,只見那隻大雁,忽然往高空急速飛翔,然後就一頭栽落下來,落在幾丈開外的草地上,達頭可汗不禁面露驚訝之色,其他隨行的侍衛隨從,也是目瞪口呆,無不稱奇。 長孫晟哈哈大笑,對達頭可汗說道,“可汗,這可是一箭射下兩雁?達頭可汗可願意與我大隋化干戈為玉帛?百姓也可享受太平,免受戰亂之苦啊。” 達頭可汗說道,“先生真乃神人也,既然天命難違,那就煩請先生從中斡旋,我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