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落柴樓向東北延伸,一道經河渠向東南綿延。
河渠距寨約400公尺,渠中水流不斷。
三義寨四周地形雖然開闊,但其間尚有數處樹叢可資隱蔽。寨外圍工事皆為沙土構築,易被炮火摧毀。於柴樓、寶王寺、河渠一帶堤埂縱橫。只是東面的國防工事,已被日軍佔領。
三義寨內守軍初為1000餘人,後增至3000餘人,並配有坦克10餘輛、炮10餘門。土肥原開始在寨內坐陣指揮,後因中**隊攻寨甚急,他便率幕僚撇至河北貫臺指揮師團作戰。由於三義寨距黃河頗近,而蘭封口河段與柳園口一樣,河床狹窄,可以架設浮橋,輔以汽船運送軍火給養及增援部隊,因此土肥原以三義寨作為師團各部的支點,在寨周圍村莊部署相當兵力,以對主據點形成拱衛之勢。而蘭封口附近日軍也可以與寨中日軍南北呼應,往來增援。這紿第七十四軍及其他部隊的攻堅戰帶來極大的困難。
23日晚,俞濟時在距三義寨東面10餘華里的一個村莊裡,召集三個師的師長開會,劃定了三個師的攻擊路線,第26師從二壩寨向西攻克敵外圍據點後,由北面向三義寨攻擊:第106師從薛樓攻克敵外圍據點後,從南面土堤向三義寨攻擊;俞濟時率第26師協助二師掃清據點後,從東面向三義寨攻擊。新編第三十五師與第一四一師之一旅擔任外圍警戒,以防蘭封之敵西竄。備部於午夜前到達指定位置,攻擊時間定於25日凌晨4時。
俞濟時,字良楨,號濟士,1902年生,浙江省奉化縣人,陸軍中將。俞濟時18歲時,在奉化一家米店當學徒,一次,他擔菜送飯,不慎摔倒,怕老闆責打,離家出走,投奔廣東族叔、時任黃埔軍校軍需處長的俞飛鵬。經俞飛鵬保薦,俞濟時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由於受訓期間刻苦鑽研,頗受蔣介石青睞,畢業後即留在蔣介石身邊擔任侍衛,於1930年升任警衛第一師師長。1932年改任第五軍第八十八師師長。俞濟時剛上任便奉命赴上海參加“一二八”抗戰,在戰鬥中,俞濟時親率部隊對敵發動反攻,腹部受重傷,後經德國租界醫院治癒。
1935年,俞濟時被任命為皖、浙、贛“剿匪”指揮官,率部開赴安徽太平一帶,進剿以邢維固、方誌敏、粟裕等領導的抗日先遣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俞濟時升任第七十四軍軍長,下轄第五十一、第五十八兩師。奉命由漢口開往上海,參加淞滬抗戰。後又參加南京保衛戰。第七十四軍在兩大戰役中損失慘重。
南京淪陷後,部隊集中在湖北一帶整訓。
在這次蘭封會戰中,蔣介石和薛嶽都把俞濟時第七十四軍,以及配屬於其的26師當做克敵制勝的主力軍之一,故命該軍為克復三義寨的主攻部隊。
圍攻三義寨的戰鬥,打得艱難而又慘烈。
三師攻擊部隊從25日起,經過三天的浴血奮戰,方攻克部分外圍據點。蘭封口與三義寨內日軍,不斷伺機反攻,給中**隊造成很大的傷亡。
由於日軍外圍防線逐漸受到壓迫,兵力逐漸向三義寨周圍集中,所以越靠近三義寨,其據點越難攻克。柴樓、河渠兩處後來成為攻守兩軍爭奪的焦點。經過敵機反覆投彈轟炸之後,經過不斷的炮擊和坦克碾壓之後,經過多次殘酷的爭奪戰之後,小村幾乎被夷為平地,斷壁殘垣之下,到處躺著中日士兵的屍體。在柴樓爭奪戰中,敵出動坦克數輛,掩護步兵進行反攻,第26師攻擊部隊犧牲慘重。
後俞濟時調來邱清泉戰車營之一連助戰,中**隊陣前出現坦克,對於日軍來說,其罕見程度僅次於空中出現中國飛機。面對中國坦克的炮擊和一往無前的衝鋒,敵坦克退縮了。
敵坦克一退,步兵陣腳便開始混亂。
106師第二0三團團長紀鴻儒見狀,即率部向敵兵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