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在國民黨軍中是史無前例的。

第9師是王牌第2軍的王牌師,改為無名師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上級為了激勵官兵“明恥教戰”,在官兵所佩戴的符號和臂章上印著“進就不退,守就不走”的警語。

在第9師就倉皇敗退時,第43師在高田附近作第37集團軍的預備隊,嚇得也急急地向後撤退。結果,這股吃掉第9師的日軍沒受任何抵抗,就竄向第37集團軍總部所在地賓陽而去。集團軍總司令葉肇立即率領總部向遷江後撤。

第66軍獲知日軍抄到了後方,第9師和第43師都已退去,也急忙向大明山區退卻了。

就這樣,白崇禧會攻南寧的大計被幾個怕死的將領全玩砸了。

在蔣介石的嚴令之下,日軍進入賓陽城後的第三天,第46軍第175師和第64軍趕到了城下。孤軍深入賓陽之敵不得不趕快撤退。隨後,桂南的日軍第5師團開始縮短防線,以圖長久盤踞南寧,以南寧為核心,在南寧外圍剪刀圩附近的鳳山、邕賓路上的四塘、邕武路上的高峰隘及南寧與西鄉塘之間的先生嶺構築據點、工事進行防守,與中**隊又形成了對峙。

2月22日開始,蔣介石以四天時間在柳州召開有100多將領參加的柳州軍事會議,檢討桂南作戰。在軍事檢討會上,總指揮白崇禧首先難辭其咎,於是說:“邕賓路方面戰場的統帥是第37集團軍總司令葉肇,前方的事情應該問他。”

蔣介石下令將葉肇扣押查辦,要槍斃他。

葉肇說:“第9師和第43師不聽指揮擅自撤退,我有什麼辦法?”

蔣介石又追究第9師副師長和第43師師長的責任。兩人又推諉說:“葉肇在情況有重大變化的時候,毫無決心和處置。我們不走就送死,奈何奈何!”

據說第9師和第43師之所以敢在最關鍵時刻後撤,就是因為他們的直接上司陳誠和徐庭瑤預先對他們指示了“情況不利時撤退”的腹案,第一步退到哪裡,第二步退到哪裡等等,全都早先計劃好了。

第66軍是葉肇的基本部隊。他們發現一個縱隊日軍經七塘附近向高田方面運動時立即報告葉肇,而葉大總司令認為在高田、崑崙關一帶有國民黨軍兩個嫡系師,不要什麼緊,“穩坐釣魚臺”,沒及時指揮部隊作戰。而第43師在山上屆高臨下,看著日軍一個行軍縱隊經過高田附近北進。這本是對行進知敵側擊最佳戰機。他們不僅不主動捕捉難得的戰機,對敵人進行打擊,反而藉口上級“沒有命令”

趕快退去。這一爭執起來,這糊塗仗怎麼也算不清,而蔣介石就是一條:要處理失職將領。

最後,白崇禧因為葉肇是桂系自己人,力保葉肇。可葉肇總司令說人家不聽指揮,卻拿不出確鑿證據。白崇禧沒有辦法,只好自請降級,由一級上將降為二級上將。

在這次會議上,英勇作戰的第46軍軍長何宣和第175師得到軍委會傳令嘉獎。

但是,日軍在廣西並沒待多久。9月下旬,日軍主力在越南海防登陸,與龍州、憑祥之敵西進配合,佔領越南北部之河內、諒山、海防等各重要城鎮及交通要點;佔領越南後,自動放棄桂南,退走出海。11月,桂南全面光復……,在正面戰場之上,另一支部隊第74軍到達了最前線。

第74軍是戰區直屬軍,也是不久前上高戰役立下大功的主力軍。

在江西上高會戰後,他們將第一線防務交給友軍,調到後方分宜、新喻、上高一帶休整補充。9月18日,忽接上級命令,說武漢方面日軍從岳陽通城出發進攻長沙,已渡過新牆河、淚羅江,逼近長沙,戰鬥非常激烈。命第74軍全部西進,急救長沙。全軍按第57師、第58師、軍部、第51師順序,經宜春、瀏陽向長沙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