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傾盡所有拼湊的這一支大軍也會消耗過半,到時候蒙古人可就真的是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和大明面對面較量的本事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忽必烈毫不猶豫的派出了怯薛軍來執行這個任務,並且不惜讓河灘和下游亂石灘強攻的蒙古軍隊付出慘重代價,所為的自然就是能夠盡最大可能吸引明軍的注意、分散明軍同樣不雄厚的力量,而事實證明忽必烈這一招還是起到效果了,至少現在大明不得不出動營寨中的守軍和怯薛軍正面相撞,而甚至就連葉應武也親自出動,事態之嚴峻可見一斑。

得知葉應武親自率軍前去支援,張世傑並沒有想要阻攔,自家小舅子的性格,別人不懂,張世傑卻很清楚,且不說葉應武小時候就是一頭實打實的倔驢,決定了的事情八匹馬都拉不回來,後來張世傑跟著葉應武南征北戰,自然對他的瞭解更深入了幾分。

葉應武絕對不是兇狠好鬥之人,既然他決定親自上陣,那就必然有道理。但是大軍軍中幾乎所有的將領,包括楊寶和邊居誼這兩個神衛軍的統帥都已經親自上了一線,終歸要有人居後排程指揮大局的,葉應武要求禁衛軍騎兵撤退,卻隻字不提對於張世傑的安排,但是張世傑很清楚葉應武需要自己做什麼。

前線不缺鼓動士氣的將領了,因為對於明軍來說,要想鼓動士氣,誰都沒有葉應武親自上陣來得好,現在缺少的正是有一個人在後面坐鎮,而這個人除了張世傑顯然也沒有別的人選,所以在振臂大唿之後,張世傑沒有跟著禁衛軍騎兵前去,而是帶著幾名親衛迅速衝入營寨之中,爬上這望塔,整個沁水岸邊的戰況,已經盡收眼底!

而張世傑也不由得輕輕吸了一口涼氣!

現在的戰局,果然不太妙,也難怪陛下直接親自上陣。

蒙古韃子的怯薛軍雖然不過是剛剛越過壕溝,和神衛軍狠狠碰撞在一起,但是看著眼前的架勢,張世傑頓時明白,神衛軍就算是有楊寶和邊居誼坐鎮,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因為蒙古韃子來的,可不只有現在神衛軍正在面對的這一兩千怯薛軍,在他們的後面,還有大隊的人馬正在集結,而那一隊隊快速上岸的騎兵當中,鑲嵌金邊的黑色旗幟迎風飄揚,怯薛軍的身份不言而喻。

甚至透過千里眼,張世傑還隱約能夠看清楚軍中那一面將旗的規制,不由得皺眉,因為那分明是蒙古王爺的將旗,按照情報所說,跟隨忽必烈一路南下的只有那木罕和奧都赤兩個兒子,而奧都赤久在草原,幾乎沒有參加過什麼戰事,第一次參戰對付八剌就吃了小虧,頭上甚至還綠了,所以忽必烈此時派遣他來坐鎮的可能性很小,來的十有**是那木罕。

這那木罕也算是明軍的“老朋友”了,無論是當初的關中之戰,還是後來的河西之戰,可以說那木罕給明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多次和那木罕直接或者間接交手的神策軍,曾經幾次三番在上奏奏摺中提到那木罕,認為此人不可小覷,而後來那木罕驅趕八剌之戰,更是證明這個正逐漸接過真金太子位置的蒙古北安王爺,確實有些真本事。

而忽必烈在這剛剛開打就派遣那木罕渡河指揮作戰,對於怯薛軍這一次進攻的重視更是不言而喻,甚至張世傑數了數,過河的怯薛軍足足有五六千人,這對於人數也就只有七八千的怯薛軍來說,絕對算得上傾巢出動!

相反的,明軍這邊不斷地抽調兵力防守河灘和下游亂石灘頭,神衛軍和鎮東軍的兵力都被抽調的七七八八,再加上營寨這邊也不能忽視,所以楊寶和邊居誼一共就帶著五千多人頂上去,再加上側翼負責掩護的鎮東軍幾千人,人數不比怯薛軍多多少,而且這些士卒還都是步卒。相同人數的情況下,就算是張世傑也沒有信心能夠戰勝怯薛軍,畢竟當初淮北那一場暴雨中的血戰讓張世傑至今回想起來還在目,尤其是怯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