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進的方法。你們不是還有好東西麼,現在就拿出來讓朕還有朕的諸位將軍們看個夠!”
“陛下請!”郭守敬一下子回過神來,臉上露出尷尬的笑容,光顧著自己思考了,怎麼把陛下給晾到了一邊!
葉應武點了點頭,跟著郭守敬向前走去。而看到了這三眼銃和連珠銃之後,本來就對於新式火器有著很高期待的吳楚材和張順等將領,更是難以掩飾臉上的激動和期待神色,原本還有的一點兒矜持早就消失殆盡了。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用上好裝備的將軍也不是好將軍。
大家都知道工部是最擅長創造奇蹟的部門,早在襄陽之戰中,他們發明出來的飛雷炮就起到了力挽狂瀾甚至可以說是一戰定勝負的作用,而之後大明南征北戰的道路上,更是少不了工部的助力。而現在看到這兩個新式火器,這些將領們也都意識到,這一次帶給他們的驚喜有多大。
而能夠放在三眼銃和連珠銃之後,又會是怎樣更大的驚喜?
葉應武不慌不忙的跟著郭守敬穿過工坊,他顯然已經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所以並沒有著急趕路,而是將目光落在工坊之中。按照葉應武之前的建議和規劃,此時將軍山以及大明其餘各處的工坊全都統一採取流水線生產,而且郭守敬也專門抽調一些工部官員帶著一隊工匠研究水力器械。
這也是葉應武的無奈之舉,畢竟現在大明各處都是需要人的時候,無論是朝廷還是工部本身,都沒有辦法抽調出來足夠的人手對蒸汽機等更加先進的器械進行探索和研究,但是在流水線生產的時候,很多地方都不是人工能夠掌控的,比如說剛才連珠銃的槍身打造,如果是單單依靠人工捶打的話,恐怕做出來一百件裡面都不一定有一兩個可以使用的。葉應武對此想出來的辦法自然就是藉助水力器械。
葉應武熟讀史書,很清楚這個時代的工業生產技術。因為在製造海船等大型工藝中,單純憑藉人工已經很難滿足一些需求,在沒有其餘大型器械可以作為依靠的情況下,南宋人自己摸索著製造了很多水力器械,甚至包括精密的水力鍾,從而起到協助生產、校正時間等等作用,而葉應武在上學的時候也曾經對這些器械有過興趣,感慨於其精巧和複雜,只是可惜隨著之後的戰亂,這些器械的製作方法大多數都已經失傳,能夠在後世復原的不過是區區兩三種,而且還是最簡單的那種罷了,讓葉應武頗覺遺憾。
而現在他正在這宋末,也挽回了天傾,這些水力器械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沒有蒸汽機的情況下,拿來代替純粹的人力再好不過。更何況這裡是江南,江南要說什麼最多,那當然是水,對於這些水力器械的使用來說,再合適不過。
所以當看到眼前這一個個足有投石機高低的工坊之中巨大的水力器械時候,葉應武微微點頭。
第六百零九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上)
這些水力機械在他這個後來人的眼中,當然是有些臃腫而且作用也不是很大,真的要說功效,相比於由計算機全程操控的後現代大型機械化生產自然是遠遠不如,甚至就連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蒸汽機的支撐下進行的生產也有足夠的差距,但是好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於人力的依賴。
更主要的是,就算是這些水力器械再怎麼落後,再怎麼臃腫,至少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東洋還是西洋、南方還是北方,熙熙攘攘、千萬國家,能夠用得上、用的了這水力器械的也就只有大明一家!
至少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已經足夠了。
而張順和吳楚材等人心中,又何嘗不是感慨萬千,想想幾年前葉應武在通山草創的那幾個工坊的破敗和可憐,曾幾何時,已經變成了眼前這些氣勢恢宏的大型器械和大型工坊,這麼多追隨著葉應武一路走來、一路看過來、一路血戰而來的將領們,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