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宗人贈金、封爵。改延安為天保府,米脂為天保縣,清澗為天波府。
這時,陝北的榆林守軍仍效忠於大明朝。榆林是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居民多隸軍籍,以當兵為職業;出身將門的子弟也特別多。他們由於長期混跡於行伍,在鎮壓農民軍時,雙手都沾滿了農民軍的鮮血,與順軍的敵對也是難以改變。
為了解決榆林問題,李自成就採取了先禮後兵的辦法。三月十二日,他派使者攜帶白銀五萬兩招降榆林諸將,同時命李過、劉芳亮率領大軍七萬隨後進發,以便勸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作了這些安排之後,李自成即返回西安。
榆林總兵王定眼見大勢已去,藉口往蒙古部落調兵,帶著幾十名親信逃跑了。榆林道都任和卸任總兵王世欽、侯世祿、侯拱極、尤世威等商議對策,企圖據城抗拒。順軍的使者在城中從十二日談到十四日無結果,十五日開始攻城。雙方戰鬥異常激烈,到二十七日方被攻下,尤世威等被處死。(未完待續。。)
第八百五十四章拉開序幕
而田見秀部的南下漢中則比較順利,沿途州縣都是望風歸附。三月十二日,順軍進抵城固縣,圍攻四日,克其城。明總兵高汝利企圖逃往四川,於途中被順軍追迫投降。漢中地區平定後,田見秀留部將賀珍、韓文領兵鎮守,自己返回西安。
劉宗敏、赫搖旗、袁宗第等統領大軍向西進軍,兵至固原,明總兵白廣恩投降。為了爭取明軍將領,減少進軍中的阻力,李自成親宴白廣恩,相談甚歡。左光先聞訊後也解甲投降。繼白、左之後,其他明朝將領也紛紛投誠。
袁宗第部由陝西鳳翔向鞏昌推進。一路上大明將吏爭降恐後。佔領鞏昌府後,所屬州縣都不戰而下。
而在寧夏方面,順軍的檄文一傳到,巡撫李虞夔和分封在這裡的慶王朱倬氵隺束手無策。慶藩宗室和文武官員聚集在王府裡經過一番商討之後,決定投降。李自成命明監軍道陳之龍為寧夏節度使,以投降總兵牛成虎鎮守該地。
固原、寧夏等地平定之後,明政府在西北的殘餘據點就剩下了甘肅、青海(當時稱西寧衛)等比較僻遠的地方。李自成乃命劉宗敏返回西安,準備大舉東征,完成西征的任務就落到了赫搖旗的身上。
三月,赫搖旗領兵向甘肅進發,一舉攻克安定,金縣開門迎降,兵鋒直抵蘭州。明朝甘肅總兵馬爌、副將歐陽袞等人見形勢危急,勸肅王朱識釒宏西奔甘州(今張掖),徵兵固守。朱識釒宏駑馬戀棧,沒有采納這個意見。於是馬爌等人便自行逃往甘州。
三月二十一日,赫搖旗所部順軍到達蘭州,蘭州開城投降。肅王朱識釒宏倉皇逃出城外。被明朝卸任總兵楊麒派人擒獲,當作自己投誠順軍的見面禮。而赫搖旗厭惡他賣主以牟取富貴,既不忠於明王朝,也不是真心投順順軍,因此,他不僅處死了肅王,也把楊麒父子斬首。
不過這種做法顯然不夠策略,不利於爭取尚在觀望的大明文官武將。而赫搖旗在留下黨守素鎮守蘭州以後,自己統兵繼續西進。明涼州(今甘肅武威)、莊浪二衛先後投降,順軍進迫甘州。
甘肅巡撫林日瑞、總兵馬爌等人組織抵抗。四月。順軍強渡河,直抵甘州城下。當時暴雨如注,被驅迫上城防守的官軍士卒冒雨作戰,都有怨言。而順軍士兵卻意氣風發,製作攻城器械。積極準備攻城。
四月二十二日,守者明軍士兵反叛。引順軍入城。順軍勝利地奪取了甘州城。林日瑞、馬爌等都被處死。佔領甘州之後,肅州(今甘肅酒泉)等地也不戰而下。赫搖旗在各府州縣派設了官員,安撫地方,甘肅全境遂處於大順政權管轄之下。
這時,奉赫搖旗之命進取青海的順軍將領魯文彬(原是明朝將領),領兵進抵西寧。被效忠於大明朝的當地土司祁廷諫、魯胤昌等擊敗,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