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慰他們,雖然說第一次慘敗確實是韓猛輕易冒進所致,但是後面三次的小敗則是因為他們沒有看透荀彧的計謀所致。四次兵敗加一起,使得韓猛一共折損了一萬兩千人的馬步軍,三萬雄師頓時銳減,使得他的兵力只比藏在定陶城裡的荀彧多出幾千人而已,並且低落計程車氣,一連串的兵敗,使得他變得謹慎,也讓他失去了多次對荀彧動進攻的機會,逐漸轉成了被動局面。

“話雖如此,可是後面三次兵敗,我等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陳震嘆了一口氣,說道。

逄紀酷愛道學,喜歡老子、莊子的學說,而且很有阿q精神,見其他三位同僚都面露愧疚之色,便說道:“世間萬物,因陽互相結合,有因必有陽。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勝敗乃兵家常事,大家不必如此沮喪。相信軍師一到,必然會有破敵之策,我等到時候就可以一雪前恥了。《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應該遵循其說,一切都應該順其自然,萬事不可強求。”

在座的人對於逄紀這個假道士的話很頭疼,這傢伙不說話則已,一開口就是不是《道德經》,就是《老子》、《莊子》裡的引用出來的句子。

大家都沒理會逄紀,逄紀的話也就好像是放屁一樣,是那種響而不臭的屁,一聲屁響過後。就彷彿石沉大海一般。

不過,逄紀自始至終都微閉著眼睛,盤坐在一張坐墊上。均勻的呼吸吐納,彷彿真的是一位得道於天地間的仙人,天地萬物都與他無關。

韓猛也對這個假道士很頭疼,以前是一位很有智謀的人,可自從在鄴城家莫名其妙的失火,死裡逃生後,便一心鑽研起了道學。這次。他是之所以讓逄紀跟隨自己前來,是想讓逄紀幫自己出謀劃策。哪知道一路上連個屁都不放,這次開口說話,還是頭一次。

他忍不住想奚落逄紀幾句,便道:“逄大人。薊城裡就住著一位得道的高人,聽說他能預測出未來,當年主公尚且在遼東時,那位道人便一眼看出了主公是紫薇帝星轉世,並且斷言主公三五年內必然會成為冀州霸主,後來,此箴言果然應驗在了主公身上。如此得道的高人,若是能夠帶領逄大人一起修道的話,想必用不了多久。逄大人就可以得道成仙了。不知道逄大人可有興趣去薊城拜師?”

“嗯,我也聽說了,你說的是左慈吧。不過。我和他不同,他是道士,我是鑽研道學,我並不想做道士……”逄紀的話還沒說完,地面就立刻顫動了起來,其他人都是坐在胡凳上。只有他一個人席地而坐,對於地面的震動感受的最直觀。臉上立刻變色,急忙叫道,“快!有敵襲!”

一個士兵立刻從外面跑了進來,來不及叩拜,朗聲說道:“啟稟將軍,魏軍來了!”

在座的眾人都吃了一驚,沒想到逄紀這傢伙說的那麼準,但是誰也顧不上去誇讚他,因為眾人已經同時感覺到了地面晃動,所以便能理解為什麼逄紀先他們一步知道有敵襲了。

“張南、蔣義渠、馬延、淳于導,快隨我出去一看究竟!”韓猛急忙站了起來,大步流星地朝外走去。

“諾!”

韓猛一出大帳,便急忙跑到了寨門口,透過柵欄之間的縫隙,他看到從地平線上賓士來了一撥雄壯的騎兵。他心一稟,暗暗地想道:“奇怪,荀彧帶領的青州兵都是步兵,騎兵雖然有,但是充其量也就幾百人,哪裡來的那麼多騎兵?”

等到騎兵賓士的近了,韓猛赫然看清了其一員大將的面孔,不禁失語道:“那是……于禁?”

對於韓猛來說,于禁是他的老對手了,之前袁紹、曹操爭奪泰山的時候,韓猛、高覽曾經和曹操的軍隊在泰山一帶打過幾次小規模的戰鬥,而迎擊他們的就是于禁。五戰三勝,于禁一個人帶領一千人據山守險,愣是抵擋住了韓猛、高覽的五次進攻,其三次憑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