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老在一旁湊趣哈哈大笑。

褚老一臉慚愧搖搖頭,老人家知道江老的脾性,如果劉宇浩提出這個要求,江老高興還來不及呢,哪會為難劉宇浩?這是劉宇浩在給自己臉上貼金呢。

不過,對於學生的這種輕飄飄不著痕跡地奉承手法,褚老很是受用。

“宇浩,本來我心中還有些猶豫,可現在看來,你在古董方面的造詣已經得到了齊老的真傳,有個物件還是讓你先看一下,我心裡也好有個底兒。”

褚老笑眯眯的坐了下來,手放在一個一尺來高的箱子上。

兩位老人家歲數大了,劉宇浩本來是安排好讓老人去酒店休息,晚上再帶著小妮子來為二位老人接風洗塵的,可現在看褚老說的慎重,劉宇浩也甚是工整地坐了下來,等待褚老後面的話。

褚老見劉宇浩的目光一直在那個箱子上巡梭,頓時笑意更濃了,輕輕拍了一下箱子,說道:“不用猜了,想知道里面是什麼物件,等你自己開啟不就知道了麼。”

劉宇浩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哪是在猜,剛才他已經催動異能透視進去了,要不是褚老突然打斷了他,現在劉宇浩就已經能對那物件說個一二三了。

雖然沒有弄清楚箱子裡是什麼物件,可劉宇浩卻知道,裡面放著的是一件瓷器。

招呼藤軼拿來剪刀,劉宇浩拆開箱子外包裝,開啟看了一眼順口道:“素三彩?”

“對,就是一件素三彩!”

褚老吸了一口氣,站起來凝視那素三彩瓶一會,才說道:“宇浩,你來看看這瓶兒,我想聽聽你有什麼見解。”

“素三彩”一詞首先出現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

書中寫道,“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無特定含意。之後,民國初年的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也提到:“茄、黃、綠三色繪成花紋者謂之素三彩”。

“既然你能知道這是素三彩,那麼就一定知道素三彩的來歷吧?”

褚老笑著問道。

劉宇浩呵呵一笑,說道:“老師,素三彩早期發展應至少追溯到唐朝,燒製技術成熟於明正德年間,可一直到清康熙時素三彩才出現衍生出許多新的品種發揚光大。”

褚老微微點頭,笑道:“你說的沒錯,可你知道為什麼唐代到明朝素三彩都一直默默無名,可到了清代卻大肆盛行嗎?”

劉宇浩禁不住老臉一紅,搖了搖頭,說道:“老師,我的專業沒涉及到這一段歷史,讓老師見笑了。”

“你呀!記得以後要經常看書學習,可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得意自滿。”

褚老知道劉宇浩這兩年其實主要精力都放在玉石上去了,雖然是責備,可也不乏帶有一絲惋惜之意。

劉宇浩臉更紅了,心中暗道:“以後可得注意補充知識,幸虧這次是在褚老面前出糗,要是被外人看到,自己所謂的身份轉變豈不成了笑柄!”

褚老自然不會一直追究劉宇浩放下學業的事,慢慢講起了素三彩清代盛名鵲起的原因。

滿清自入關以後定鼎中原,為了統治漢人,利用漢文化來治理漢民族,實施以漢治漢的政策,提出了以仁孝治天下的政治口號,於是以孔孟儒家哲學思想作為工具。

故而當時社會上對“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故此對祭奠儀式,非常講究,隆重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由於清朝廷禮制的原因,故而大臣們對喪事的祭器不得不精益求精,而操辦喪事都得定燒一批高檔墨地素三彩瓷器以為喪事宴客祭奠之用。

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各王公大臣府第,鐘鳴鼎食之家,為了炫耀其門第高貴,相互間迭有攀比,所以才有這種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