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搓麻將,然後背景會出現電視,唱《歡樂今宵》的歌曲,還有趙忠祥和一個女主持在那裡說話,場景是83年春節晚會。還有一個版本,就是一些人去找弟弟,表現小人物生命無常的。但我覺得還是現在這個最好。為什麼呢?它是一個最開放的、最不寫實、虛的一個,會讓人的情緒舒服一點。還有段時間,有一個版本沒有孔雀開屏,整個結尾感覺太灰了——生活中還是有美麗的色彩。
《星》:有人說《孔雀》太冰冷,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逃離他們所憎恨的“庸俗”的生活,所有掙扎過的夢想都破滅了。
顧:持這樣的觀點,我那天看的報道都說特別年輕的觀眾,20多歲的小孩,我倒是這樣像這樣的電影,那個說法,我看主要是說兩部分人不同的觀眾,一部分人經歷過那個時代,年齡稍微大一些的,30多歲的觀眾都會覺得這個電影關於那個時代,關於那個時代親情分寸的把握,樸素的是深情的。20出頭也有不同的觀點,說這個電影敘述的親情太過兇狠,太多冷漠了。我對這個是有不同觀點的,關於冷漠和不冷漠的,其實環境的不同,冷和暖是對比產生的,在那個樸素的年代,那個時候人不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多資訊量,這麼多美麗的語言,這麼多動聽的歌聲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八卦、幽默這麼多的事,可以有溝通。那個時候人生存還是基本問題的時候,見面說問你吃了沒,你說吃了,或者說沒吃,乍一聽,現在見了誰說吃了沒,覺得挺冷漠了,換在那個環境裡面特別的溫暖,跟人的生存有關聯,互相的慰問。像這樣的例子很多。
《星》:你從一個“大”攝影師做到一個“小”導演,這樣的轉變是為了給自己多一點表達的空間嗎?
顧:不是表達的問題……我不是有特別多想法,一定得痛快說出來那種;我只是覺得有些事情可以更有趣一些,能更讓我興奮一些。
《星》:“這一次是你首次擔當導演,是否料到《孔雀》將獲獎?
顧:“我有這個信心,這是一部有質感、真誠而且豐富的電影,說他‘豐富’,是因為片子中提供的資訊量以及對人物形象豐滿的刻畫。有分量的東西是讓人忘不了的,《孔雀》就是這樣的片子。”
《星》:下一部電影有什麼計劃?
顧:“下一部片子名叫《立春》,某種程度上是《孔雀》的延伸,至於更遠一點的未來計劃,要走著看,順其自然,如果有合適的東西就拍,如果沒有,就繼續做我的攝影。”
關於顧長衛
顧長衛基本上可以歸入不善言辭的那類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那種語言邏輯感不強的人,我做不到別人那樣說話一環扣一環,最後還能想起第一環是什麼。”因此,在說每一句話時,他總是習慣停頓一下,似乎是在尋找最準確的表達方法或者最精確的詞彙。但是,這種努力也並不是總能成功的。
不過,顧長衛應該還有另外的表達方式,一種透過攝像機鏡頭,透過黑色的、彩色的畫面來傳情達意的表達方式。因此,當我們脫離開我們過於依賴的語言時,就會發現,在那個虛擬的電影空間中,誰也無法抹殺他作為一位攝影家和藝術家的成功的。顧長衛擁有一個僅屬於顧長衛的、絕紗的電影世界。
曾經有媒體這樣評論過他:“作為攝影師,他和張藝謀、陳凱歌等一線導演頻繁合作,是目前中國唯一獲得過奧斯卡提名的攝影師;作為導演,他的電影處女作《孔雀》順利入圍本屆柏林電影節並奪得銀熊獎;作為男人,她擁有一個美麗、體貼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兒子。”自稱平凡人的人,往往有著不平凡的智慧,顧長衛就是這樣一種人。
柏林銀熊獎影片《孔雀》從始至終,都是藍灰色調,沒有明媚陽光,死氣沉沉得統一表現得是導演的思維。拍到什麼就是什麼,攝影機的運動與靜止之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