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只是相見的地點不在飛狐,也不在安州,而是在稱霸北疆的路上。
李風雲的情緒有些低沉。剛才那番話違背了他舉旗造反的初衷,他的初衷是拯救中土的統一大業,拯救中土千千萬萬生靈於水火之中,為此他把目標設定在南北戰爭上,試圖以打贏南北戰爭來逆轉歷史洪流,然而現實很殘酷,無論他如何努力,他也沒辦法把聯盟打造成一支能夠力挽狂瀾的抗虜大軍,換句話說,他以前的想法太幼稚,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南北戰爭的勝利不是來自於戍邊軍隊的勇敢和無畏,而是來自於中土上上下下下的團結,尤其來自於權力高層的團結,來自於中央、地方和衛府的團結。但現在中土權力高層的博弈隨著楊玄感兵變而進入白熱化,雙方算是徹底撕破臉,刀戈相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了,雖然雙方因為內憂外患的嚴重威脅而暫時妥協忍讓,但表面上的一團和氣掩蓋不了拼死肉搏的血腥。權力高層陷入不死不休的博殺,必然影響到中央對地方和衛府的控制,目前各地叛亂迭起,叛賊屢剿不平,邊陲鎮戍不力之亂局,還有中央修改兵制募民為驍果之舉,都體現了中央威權的急劇下降,地方、衛府與中央的角逐對抗日益激烈。
不解決當然前政局的根本性矛盾,卻妄圖藉助一支軍隊去力挽狂瀾,改變歷史前進的軌跡,治標不治本,不但荒謬,而且適得其反,有加劇矛盾爆發之危險。
之前李風雲是天真的,抱有幻想,但裴世矩的冷漠拒絕,擊碎了李風雲的美夢,讓他從夢中驚醒,不得不直面殘酷現實。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就算再強大一些,也達不到力挽狂瀾改變歷史的地步,因為現實環境必定製約任何一股力量崛起以打破固有的平衡,而歷史長河的奔騰方向是由無數力量匯聚而成的滾滾洪流所決定,所以任意一股力量面對滾滾洪流,結果都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順勢而為才是正道,順水而下才能借助歷史洪流達到自己的目標,且事半功倍。李風雲面對現實後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據北疆稱霸,而若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藉助南北戰爭,讓中土與突厥人打個兩敗俱傷,然後北疆就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那時東都為養好傷口,需要力量阻御北虜,只能聽之任之,而突厥人又無力再次入侵,只能眼巴巴地望著趁火打劫者,如此李風雲就能坐穩北疆,發展壯大,伺機而動。
李風雲的目標是北方王,是在天下大亂之際,以自己的絕對優勢,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橫掃黃河以北,把北方豪雄一網打盡,這同樣可以達到拯救千萬生靈於水火的目的,而且順勢而為,成功希望很大,相比起來,逆天而行,非要不自量力的去改變歷史,以改變歷史去拯救蒼生,那希望不是渺茫,而是根本就沒有希望。
八月二十四,齊王先是接到二李的密信。李風雲、李子雄決定於本月二十三揮師北上出塞,請齊王依約借道飛狐火速跟進給予支援。
齊王已做好北上準備,就等著二李回信確認了。齊王當即下令,武賁郎將李善衡率選鋒軍即刻攻打常山關,開始北上征程。
八月二十四深夜,內史舍人封德彝攜聖主詔令趕到齊王行營。
齊王欣喜不已,這是一個好兆頭,他在即將進入燕北之前,終於如願以償的贏得了聖主的恩賜,以巡邊之名合法北上。某種意義上,這代表聖主的妥協,代表聖主在齊王政治自殺的最後關頭出手相救,給了齊王一個重頭再來的機會。
齊王激動之餘,連夜奔赴常山關。
=
。。。
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
八月二十五,燕北祁夷水下游,代王城。
出塞伐大軍雲集而至,連營數里,旌旗如雲,氣勢恢宏。
李風雲、李子雄率統帥部抵達代王城後,馬上召集北征諸軍所有統軍以上級軍官進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