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兮夫妻控制了皇家學院和書館附近的進出,洋人使團好奇也沒用,他們只能遠遠地看著不知道是什麼建築。

周鈺對使團的看管特別嚴,整個使團在京城寸步難行,最後浪費了三日使團只能心不甘的南下。

京城等洋人走了繼續基礎建設,去年京城附近清理了灌溉溝渠,今年朝廷重心依舊以農為重,京城流動人口增多城外也繁榮了起來,在京城外朝廷建了一條飲食街,往來的商賈可在此處停留,百姓也可擺攤賣一些農產。

同時京城新開了五家學堂和一家書院,現在學堂不能隨便開設,朝廷已經頒佈規定,學堂擁有者要提交資料稽核,主要是個人的履歷,證明這個人有資格開學堂。

朝廷流程走下來看似不麻煩,其實要走好幾個部門,對於學堂招收的先生也要考教育資格證。

教育資格證不好考,先生必須要自己學會新課本,由朝廷統一考試,學識考試後是法律考試,先生教書育人懂法是基礎,因為先生會影響教育的學生。

朝廷為了普法從方方面面下手,現在不僅私人辦學堂不容易,開始商鋪和食管也需要懂商法和飲食法。

楊曦軒建國後再次將法律細分,他的威名赫赫加快了法律的普及。

剛建國一切都是最好的時機,楊曦軒爭分奪秒的實施政策。

這邊楊兮調查佘玲有了結果,她把玩著從當鋪贖回來的一對金耳環,“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夠擁有的首飾。”

金子不稀奇,這對耳環珍貴的地方是耳環鑲嵌的紅寶石。

周鈺沒拿過來檢視耳環,“所以佘玲孃家說謊了?”

周子耑的娘不同意佘玲進門,真不是佘玲孃家人丁單薄,主要原因不是知根知底的人家。

楊兮放下手裡的耳環,“佘家所在的村子離周家村不遠,佘玲孃家逃難回了本家,族長調查過佘家的確有一支早些年離開,佘玲家回來說明身份也都對得上。”

周鈺指著耳環,“這可不是百姓的東西。”

楊兮語氣幽幽,“是啊,佘玲孃家說家有薄田因為戰亂四處逃難,當初回本家的時候狼狽至極,現在住的院子還是村子裡的,而且佘玲不像農家女。”

周鈺沉默了,他已經確認子耑文章的想法是佘玲的主意,佘玲有不錯的眼界一看就是經過培養的姑娘。

楊兮不喜佘玲,並不是佘玲善於人心,善於利用人心沒有錯,這也是佘玲的本事,她就是想離佘玲遠一些,“我已經派人繼續查了。”

周鈺的臉色有些冷,“她一直沒斷了給你送東西。”

開始還只是用的東西,現在已經涉及到吃食。

現在正是春季,他們夫妻喜歡吃春季的野菜,心情好的時候會親自上山採摘,這並不是什麼秘密,最近佘玲做了不少關於野菜的吃食。

楊兮,“吃食沒問題。”

佘玲有問題也不會傻的對他們夫妻下毒,目前佘玲處於討好他們的階段。

周鈺對進京的幾個周家子弟早就失去了耐心,“我會讓他們立刻回惠州。”

“也好。”

周家子弟進京進步不小,周鈺時常指點他們受益良多,他們還真不捨得離開,然而周鈺是通知不是商量,周子耑等人只能老老實實的離開回惠州。

周子耑等人離開後,周鈺清閒了不少,他有更多的時間看書學習。

朝廷一直商討的產業稅也確定了下來,楊曦軒的產業眾多他以身作則第一個交了稅收。

朝廷詳細的各項產業稅收,讓各家族隱藏的產業無處躲藏,相當於將產業公開,日後官員添置產業或是處理產業都會清晰明瞭。

這對貪官太不友好了,貪官想偷偷購買大量產業都不敢登記在自己的名下,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