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好安排。即便進不了作坊和紡織廠,那些學生也能自己找到活兒做。

可隨著辦學時間的增長,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力大,矛盾就會凸顯出來,到時候必然會影響女子技術學院的招生情況。

一旦大家發現花了錢學了技術,卻仍然找不到活兒幹,那來學技術的人就少了,漸漸的,學校就開不下去了,她們的計劃也會付諸東流。

所以多辦工廠,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女子們發現只要進了女子技術學院,學到一定技能,就能找到一份工作。這樣就能鼓勵更多的女子走出家門,走上自食其力、提高社會地位的道路。

今天看著成衣系的學生們一針一針地縫衣服,她就打算把縫紉機給弄出來。腳踩縫紉機雖然精細,但在蕭令衍改良了鋼材的基礎上,完全可以造得出來。

有了紡織機,再有了縫紉機和繡花機,女子們就可以走出家門,進到工廠去,用勞動換取工資。這比讓她們在家裡給家人做衣服更能體現她們的勞動價值,更能獲得家人的尊重。

而機器的出現,可以降低紡織和縫紉、繡花的成本,從而讓成衣的價錢大幅度下降,讓人們穿得起衣服,而不用再穿粗布麻衣,或把一件衣服補了又補。

趙如熙畫好縫紉機的圖紙,又把個人手持收割機的圖紙畫出來,等蕭令衍回家,她把圖紙交給了他。

手持收割機仍用手搖動力。不過不用彎腰,效率也比鐮刀收割快兩倍。

蕭令衍看了一眼圖紙,問趙如熙:「這兩樣東西你打算怎麼經營?」

趙如熙當初把大型收割機弄出來,是無償奉獻給大晉朝廷的。不過鑑於收割機主要的購買者是世家大族和大小地主,蕭圪並不想免費把圖紙公佈出來。

在蕭令衍的建議下,蕭圪在工部成立了一個農具司,在農具司下面開辦了一個收割機廠,統一打製收割機出售。所得收益一半收歸國庫,一半用來獎勵在機關製造上做出貢獻的人。

「個人手持收割機跟釘鋤一樣,直接公佈圖紙,造福大眾。」

「至於縫紉機,我打算跟紡織機一樣,跟尚德長公主合辦成衣廠。等它打製出來後我再改進一下,變成繡花機。紡織機、縫紉機、繡花機三機一起,組成成衣廠的生產線。我們大批次招收女工進行製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