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並沒有把王美人當一回事,她不過是姬妾而已,所以何皇后有驚無險地過了關。而獻帝后來雖然成為皇帝,也不曾當真為母親報仇雪恨:何皇后是他的嫡母,就算死了,劉協也不能怎麼著她。王美人就此死得無聲無息。

北魏皇室更將殺妃視作理所當然。按規矩,太子生母必須自盡。那麼自然地,不會有哪個皇后願意去送死,所有無辜被殺的都是妃妾。在北魏皇宮,妃妾不但成了嫡妻的代孕工具,更成了嫡妻的替死鬼。

明朝有宮妃殉葬制度,這些殉葬的女子,都是姬妾,從來也沒有過一個嫡後。清朝時,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殉葬,成了史書奇談。所有的人都議論皇太極逼宮殺繼母,為阿巴亥鳴不平——其實同時被逼殉的還有努爾哈赤的兩個姬妾,幾曾又看見有人注意過她們的姓名和遭遇、為她們鳴冤了?阿巴亥這個正妻死得冤,她們做姬妾的難道就該死嗎?

所謂的“寧為英雄妾,不做庸人妻”,其實也是無可奈何之下的選擇。說這句話的女子,並不是當真甘於做妾的,不相信你問問她,如果“英雄妻”可做,她還想當“英雄妾”否?

《詩經》有歌雲:“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年輕的女孩子們滿心傷悲,因為她們害怕自己被選中做女公子的媵嫁,她們不願意做妾,只希望好好地嫁為人妻。

唐朝的寧王李憲,在他的王府附近,有戶賣餅人家,餅師的妻子遠較王府中的姬妾美麗,於是寧王將她納入府中。餅師妻在王府極受寵愛,錦衣玉食,生活奢侈。一年後,寧王偶然問她還記不記得做餅師傅?王爺積威之下,她雖然口不敢言,卻眼有淚光。座中貴客都很是感嘆,紛紛賦詩。於是寧王不得不將她送回家中,重新恢復正常的人妻身份。

以寧王之尊,餅師妻都不願為其姬妾,甘願與貧寒的餅師在一起。為什麼?除了舊情難忘,姬妾卑賤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當真可以選擇,世上為姬妾的女人都願意為妻,而為妻的女人,也都不願意丈夫納妾。可惜的是,在那個年代,在那種法律制度下,她們都無法選擇。

其實姬妾制度,對於男子,也並不都是那麼風光耀眼的。

首先,當然是妻妾間、嫡庶兒女間,不能夠和平相處。——都是生而為女人,都是生而為父親的兒女,憑什麼姬妾和庶子女就要低正室一等?他們能夠甘心嗎?於是奪嫡之事紛至沓來。

反之,嫡妻與嫡出兒女,也不可能不提防。

尤其是處於峰口浪尖的幾個女人,就更是身不由己。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防一害之間,男人也就沒有什麼好日子可過。

話再講回來,姬妾制度的根本,就是建立在不把女人當人看的基本準則上的。所以,不光是姬妾不幸,嫡妻也一樣不幸。她們的人生安全、婚姻完整,基本上也都是依靠丈夫的好惡、依靠孃家的勢力。

北涼皇后李敬受原是丈夫沮渠牧犍的髮妻,但是由於她的孃家西涼王國被滅,這位昔日的公主沒有了依靠,很快便被北魏武威公主擠掉了皇后的位置,由妻變妾,鬱鬱而終。

同樣遭遇的皇后在中國古代宮廷數不勝數。順治帝的髮妻、表妹博爾濟吉特氏便被廢后為靜妃,由妻變妾。本來所有的妃嬪都要向她下跪叩頭的,如今她卻要向新皇后自稱奴婢了。

唐高宗的王皇后亦復如是,這位結髮妻子被姬妾武氏擠下了後座,囚禁冷宮,最終死於非命。

為了避免奪嫡、更為了報復爭夫,嫡後對妃嬪所用的手段都很殘忍。

呂雉與戚懿,就是其中最為人知的一對妻妾。

不過,好歹戚懿還曾經試圖奪嫡,我們同情她悽慘可怖的遭遇,但是從宗法制度來說,她的奪嫡行為是無法讓人同情的。因為奪嫡成功的姬妾會做些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