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方應物想起自己昨天出南城所見所聞,覺得錢縣丞所言有理。何況根據後世印象,京城南邊確實人口滋生迅速,到了嘉靖朝不得不向南擴建京城城牆,將南郊包圍了進來,成為京師外城。他便又問道:“你有何良策?”
錢縣丞乾脆利落的答道:“以在下看來,本縣理當設城南分署治之,如此可收之效,彈壓地方。”
設立分署,並遣官坐鎮?方應物知道,這種辦法並不稀奇,在一些縣情複雜或者地域廣闊的地方,縣衙不能顧及到,便經常有另建分署就近治理的。
而且,方應物更知道,如果在外設立縣衙分署,縣衙二把手縣丞就是當然第一人選了。原來錢縣丞是起了這個心思,他若出外坐鎮分署,那起碼也是個能管事的老爺了,勝似在縣衙裡混吃等死。
錢縣丞的這個心情,方知縣是表示理解的。大明體制就是正堂集權制,知縣幾乎擁有所有縣政權力,縣丞這種佐貳官基本就是看知縣臉色打雜的,錢縣丞這樣不甘心於此的人想出去搞點實權並不奇怪。
但是理解歸理解,有些事情是不能輕易開口的,方應物沉吟片刻沒有答話。
錢縣丞繼續懇求道:“城外南郊村落密佈,四方人流混雜,若不就近彈壓,根本難治。縣尊你居於縣衙,近於朝廷,周旋權貴,撫理百姓,上下左右庶務纏身,難免應接不暇,對城南只怕顧及不到。
在下若前去城南治理,清理戶口、整頓賦稅、彈壓地面,可分縣尊庶政之勞,可解縣尊後顧之憂也!”
唔。。。。。。這錢縣丞言之鑿鑿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方知縣繼續沉吟,倒不是因為他貪戀權力生怕被人分走。從本性上,方應物是個抓大放小、不耐煩瑣碎事務的人,若有靠譜的人幫他承擔,那真是求之不得。
但仍有兩點需要斟酌,第一,錢縣丞到底靠譜不靠譜?自己才與錢縣丞見過兩次面,話也沒說過多少,實在看不出此人本性;
第二,方知縣從昨日起心中便另有謀劃,意欲在城南宣武門這一帶發展商業,以開拓縣庫財源,改變縣庫年年虧空的局面,成就自己的政績。事關自己的業績,那麼對城南分署設立及人選不能不慎重幾分。
錢縣丞做了這麼多年官,自然曉得怎麼破解知縣的顧慮,拍著胸脯道:“所以在下剛才說過,縣尊要城南拆廟建市,在下願請纓前往!做成了再與縣尊談論分署之事!”
錢縣丞這話意思很明顯,就是請縣尊用此事來考察他姓錢的!同時他也期待,在城南負責完這項大工程後,那自然也就熟悉地方了,可以順理成章、毫無滯礙的設立分署。
方知縣拍板道:“好!就請錢大人前往報國寺負責此事!”
“遵命!縣尊但請放心!”錢縣丞生怕反悔,忙不迭的答應下來。
忽然,錢縣丞意識到什麼,又猶疑的確認道:“是報國寺?宣武門外西南邊的那個報國寺?”
方知縣肯定道:“不錯,正是此處。”
錢縣丞大驚!我靠,那不是太后他弟弟出家的地方麼?不要欺負他位置卑微,訊息該靈通時很靈通的!那些遭瘟的衙役說話也不說清楚,只說縣尊巡視城南到了一個破廟,然後就看上破廟地方了,卻沒說明白是什麼廟!
其實也不能怪衙役,這些衙役哪裡知道什麼高層訊息,更不知道報國寺這個小破廟有什麼特殊含義。
這時候錢縣丞的臉色苦了下來,訥訥道:“縣尊,這。。。這。。。”
方應物擺了擺手,阻止錢縣丞說話:“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錢縣丞若能成事,本官自然也不會虧待!明日本官便調派衙役、工匠與你隨行!”(未完待續。。)
ps: 昨天沒想好後續,生怕還有修改,所以一直沒發,拖到今早了。今天我預感要三更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