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大壽駐守大淩河有什麼不妥嘛?!”
我連連搖頭道:“不,不,朕只是沒想到會是他守那裡!”我暗暗否認自己心中荒唐的想法,雖然此時跟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何其相似,但祖大壽必會堅守無疑。有了袁崇煥主持,大凌城就不會孤立無援,也決不至於給皇太極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歷史絕對不會重演!
“皇上,微臣也以為錦州堅守必無問題,只是在於大淩河如何確保?!是否需要從山海關調兵救援?”傅宗龍是兵部尚書,這是當任此職來第一次面臨大戰,所以他不能不謹慎其事。
“派兵救援?!”
歷來遼西告急,山海關一帶就會戒備,必要的時候就帶兵出關救援。這一次需不需要呢?大淩河有三萬人馬,加上山城裡的居民,至少可以徵調四萬的壯丁。而在錦州駐有四萬人,周邊的松山、杏山、塔山三個據點分別駐守著一萬人。除了皮島的兩萬兵額,寧遠因為是重鎮,相對而言所需兵力極少,只留了兩萬作為策應。山海關則駐有馬世龍率領的四萬兵馬,山海關雖然在內地,但是離山海關不遠就是九邊之一的薊州鎮,山海關的駐兵不僅隨時出關,但也隨時準備進關支援北面長城一帶。也就是說在不救援的情況下,錦州防線上,明軍跟女真人都是十萬之眾,一對一!
錦州需要救援嘛?!
我來回思量著,援兵去得太少就等於沒去,否則就會給皇太極圍點打援。要是派遣援兵,那從何處調如此多的駐兵呢?將山海關搬空嘛?!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慮中!
“皇上!”孫承宗的一聲叫喚把我從思慮中驚醒過來。
“哦,是孫愛卿,你有什麼話說嘛?!”
孫承宗支吾了一下,最後還是直言道:“皇上,是這樣的,微臣以為,京師遠離遼西,戰場瞬息萬變,袁崇煥既已總理遼東,自有應對之法。如朝廷再下旨意,必會讓遼東諸將無所適從。微臣以為此非善策!望皇上聖鑑!”
孫承宗知道這話皇上不愛聽,但是他自己兩度在遼東為主帥,明白在地方作主帥最怕的是什麼!如果在必要的情況下,需放棄大淩河確保最小損失,而皇上卻下旨要確保大淩河。作為一個主帥又如何自處呢?!朝廷的言官御史們常常不管事實如何,只要捉住甚至是風聞到一點就會大肆攻擊。不遵旨意的罪名可是腦袋搬家的大罪,主帥為了遵旨而不顧勝負,這戰不打就輸了一半。是以,孫承宗不能不逆龍鱗上諫!
孫承宗實際上是叫我不要插手遼東的事,讓袁崇煥去佈置堅守方略,這多少有點讓人覺得不爽,彷佛好像在說你在礙事一般。不過我漸漸明白孫承宗這麼說的意思,一直來大明的許多軍事活動都是我自己策劃的,而且也經常下旨意指揮他們。美名其曰是運籌千里之外,實際上卻有瞎指揮的嫌疑,這對行軍打戰極為不利。一個親歷親為的君主往往不自覺中會犯這等錯誤,好在孫承宗提醒我,否則不但會使自己英明盡毀,還會讓袁崇煥束手束腳,無所適從!
在下邊的孫承宗心裡也有些忐忑,畢竟皇上登基以來,所謀劃的方略都無什麼錯漏。即便崇禎四年丟了廣寧城,但要不是之前集結了兵力,廣寧城的駐軍只怕會給全殲。孫承宗又有點後悔自己孟浪了,他正想著是不是要另外引一個話題的時候,只聽見皇上笑著道:
“嗯,這倒是朕沒有注意。好,孫愛卿說得對,既然有袁崇煥在那,朕又給其充足的糧食彈藥,朕又何須再去多此一舉制肘他!”
“皇上~”
我擺擺手道:“遼東戰況如何,朕也不清楚!袁崇煥也能傳檄調動山海關人馬,是怎麼個應戰的法子他心中也有數。咱們就以他的奏摺為準,若要兵馬,就調兵救援,若要彈藥就運彈藥去。”
“臣代袁崇煥謝皇上!”
“傳旨,整飭山海關跟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