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他們認為,中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為了獲得巨大的出口競爭優勢,故意縱貨幣的匯率,尤其是中國人民幣存在著嚴重的低估現象。正是這一現象使美國的製造業展出現萎縮,企業大量倒閉,帶來了嚴重的失業現象,到23年6月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64%,其中9%的失業是製造業的失業,而且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在過去幾年裡也大幅增加,中國由此累積了鉅額的外匯儲備,到24年底已經達到了699億美元。

所以說,中國需要為美國的經濟下滑和失業增多負責,美國政fǔ必須給中國政fǔ施加大的壓力,來督促人民幣升值。

當然,除了這些外在因素之外,也有我們國家內部對這人民幣升值的客觀要求。

第一就是實際有效匯率的下降。據f估算;22年人民幣相對於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名義有效匯率下降了6%;而根據胡祖六的測算;從22年2月美元從其匯率的高點貶值到23年6月;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已經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國實施匯率制度重大改革以來;根據國際組織的測算結果;人民幣一直存在低估的問題。

17年我國dp年均增長率達998%;1998至24年;儘管先後受到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同時陷於衰退及**的影響;但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著7%到9%的高增長。這無論是與同期達國家比較;還是同展中國家相比;都是領先的。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與世界經濟的低í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表明人民幣有升值的趨勢。

第二則是購買力平價被嚴重低估。“購買力平價”理論是一種重要的匯率決定理論。該理論認為;購買力平價;指一定時期內兩種貨幣的匯率是由兩種貨幣在本國國內所能購買的商品與勞務的數量來決定的。也就是說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j換;實質上是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購買力的j換;長期均衡匯率是由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購買力對比決定的。

聯合國開計劃署布的《人類展報告》顯示;25年中國人均dp按名義匯率計算為1352美元;但若按購買力平價方法折算則為5791美元;即名義匯率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民幣匯率低估46倍。一般來說;購買力平價的計算僅涉及到可貿易商品;並且沒有考慮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差異;因而容易高估展中國家的幣值。但是;人民幣幣值即使沒有undp估算的那樣高;也不至於像現行的匯率那樣低。

第三就是國際收支長時間處於順差,導致國家外匯儲備已經過了滿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儲備水平。

“國際收支決定論”認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影響匯率直接的因素之一。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時;對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本幣對外貶值;反之則會造成本幣升值。

從國際收支狀況看;我國的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收支從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以來一直維持較大的順差。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成為全球大的資本流入國;每年fd高達5億美元左右。這種經常專案和資本專案雙順差的狀況使得我國近年來的外匯儲備節節上升;已經過了滿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儲備水平。所以;根據國際收支狀況;人民幣也會產生升值趨勢。

所有的這些因素,讓曾凌風知道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必然。即使他促成國家繼續保持一段原有的匯率,但必定不能持久。

既然這件事情必然生,曾凌風也不介意讓自己從中獲取一些實際好處。反正這終是要便宜一部分人,那還不如便宜了他自己呢。再這些年間,曾凌風在國內不惜血本的投資,可以說是給了國家巨大的好處。那些投資相對於現在寒雨íén集團轉換支付幣種來說,不值一提。要知道,這些年間,寒雨íén集團在國內各地砸下的錢,已經接近一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