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使,而這一次朱老七坐在屏風後安靜的聽牆根。

來使倒是沒有說鄭松死了,只提議兩方罷兵言和。

兩方你來我往,唇槍舌戰,來使初步同意幾條款項。

第一,可以承認下龍灣以東為明土,劃分疆界,彼此互不侵擾。

第二,可以承認吉婆島以東島嶼隸屬大明。

第三,賠償瀛州戰爭損失,金3千兩,銀25萬兩。

第四,開放兩個海港,三個內河港為通商口岸,劃定租界區,大明人在區內自治。

然而在涉及去帝號問題上,對方卻死鴨子嘴硬,仍不鬆口。

所以這一場談判同樣無疾而終,沒有落筆成文。

為什麼兩個鄭都不鬆口廢帝呢,無非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著一統大越的野心罷了。

這對於朱常瀛來說,當然是不可接受的,一個四分五裂,沒有領頭羊的安南才是好安南。

兩隊使者懷著失望離開之時,他們在吉公島碼頭上相遇了,就很湊巧。

雙方均大吃一驚,彼此相望,恨不得吃了對方。

指揮室裡,氣氛輕鬆,洋溢著歡快。

葛懷玉笑容滿面,興致頗高。

“升龍城密探終於傳來訊息,鄭松、鄭椿、鄭楷皆死。”

“鄭楷在下龍灣被我軍擊殺,至於鄭松鄭椿如何死的,雖不知詳情,但可以確定,目前升龍掌權者為鄭杜。”

“這廝已經從偽帝那裡討得旨意,將於月中正式即位平安王。”

“顯然,鄭梉不可能放棄王位,勢必會同鄭杜爭奪權力,你死我活啊。”

“這也是兩方突然派出使者,急於同我方達成協議的原因。所以我以為,我們提出的要求遠沒有觸及鄭氏的底限,還需要更進一步!”

孺子可教,朱常瀛滿意的點點頭,外交司要的就是這種勇於進取,厚顏無恥,逮住蛤蟆能攥出尿的人來。

“提出什麼樣的條款,你們稍後再議。孤現在問你們,鄭杜、鄭梉,哪個人做鄭氏的當家人對我方最為有利?”

陶春沉思片刻,回道。

“鄭杜此人一向有忠直之名,如今看來都是假的,老謀深算,老奸巨猾。但他名不正言不順,手中軍力有限,而那些外省駐軍能否聽命於他呢?我以為,鄭老兒為了保住王位必定可以犧牲更多。即便登上王位,也會花費大精力於內務,無暇關注外事。”

“鄭梉正值壯年,東征西討,勇於任事,在鄭氏集團中威望甚高,而這廝又是鄭松親自指任的繼承人。一旦他舉起大旗討伐鄭杜,相信各地投靠之人不會少了。”

“我以為,若兩方爭鬥起來,鄭梉勝率較大。但此人心高氣傲,脾氣暴躁,野心勃勃,即便現在選擇隱忍與我達成協議,但將來是否會反覆則不得而知了。”

朱常瀛問道,“所以你覺著鄭杜繼任於我最為有利?”

“是的,臣一家之言,僅供殿下參詳。”

“懷玉,你的意見呢?”

“臣......臣還看不真切。當下兩家開出的條件都差不多,與其現在就押寶,不如讓他們鬥一鬥,那麼弱勢者必然尋求強援,開出的價碼也會更高。”

朱老七問了一圈,贊同鄭杜繼位的居多,贊同觀望的少半,贊同鄭梉繼位極少,分析各有各的道理,但總覺有些遺漏。

“幾位,我這樣說,你們看有沒有道理。”

“我方同鄭氏是敵人,敵人討厭鄭梉,那麼是不是可以反證安南人更加認可鄭梉?”

“而如果安南人更加認可鄭梉,鄭梉又是個有本事的而不是草包,那麼是不是可以推測他的贏率比較大?”

“我方需要以最小的代價爭取最大的利益,那麼是不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