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瀛州的教育改革(第2/2頁)
章節報錯
瀛州教學已經有了自己的軌跡。很有一些學究的研究,已經突破了朱常瀛這個學渣的認知,奔跑到朱常瀛前世看著就頭疼的範圍。
比如數學,集合與函式,立體幾何,三角函式等等。
朱老七的任務就是從全世界蒐羅各類書籍,往學堂裡輸送。以他可憐的數學知識來看,大概過幾年就要開設高等學堂,甚者設立一所真正的大學?
很令人期待!
除了正規學校之外,又把特設學堂也梳理了一遍。
原本瀛州設有海員學堂、軍官進修學堂、船舶製造學堂。
如今又多了兩個學堂。
一為大齡補習學堂,針對12歲以上16歲以下的文盲,這座學堂專供文、數、體、德,學制四年。
一為夜間學堂,針對16歲以上有志求學者,主修文、數,學制兩年,一年學費6兩。
也就是說,瀛州將推行16歲以下免費教育,16歲以上自費教育。
整個瀛州。
初等學堂27所,學生超過人,陸續建設中的還有8所。
瘋狂的移民導致學堂供不應求,總會落後一步,這一波移民帶來的適齡學童又是一個天文數字。
海員學堂:接近1300人,學制一年,登船後即是學徒也是軍人。
船舶製造學堂:名額300人,學制三年,半工半學,主要為造船培養人才。
軍官進修學堂:近400人,學制3-12個月,主要為一些有軍功卻缺乏相關知識人所設,就如吳天佑這般的。
所有這些,都是免費。
學堂建設費用不提,只教師薪俸、書籍餐飲之類的費用,朱常瀛估算了一下,今年將為此支出3萬兩!
值不值得,自然值得,這世界沒有什麼比投資教育更值得的事了。
更值得慶幸的,知行學堂培養出來的人參加科舉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也不用擔心人才流失,就考不上嘛。
當然,自學也不是不可以,從提案就可以看出,有些人吃飽了又想著子孫憑科舉入仕。對於這部分人,朱常瀛的做法是你愛去就去,自己想辦法。
六月底,新式教育制度正式頒佈施行,提交有司逐步落實。
朱常瀛實在是累的可以,幾乎手把手的教授這個議政會應該如何運作。
接下來還有修路、水利等等議題,但老邁的周老總管顯然無法承擔這份重任,朱常瀛很痛苦,這份兼職難道就甩不掉了麼?
其實作為議政會的議長,並不需要發表個人意見,只維持秩序,最後在表決時宣佈統計結果就可以了。
但顯然我大明對這類的大型開會場面還不是很適應,需要一條漫長的路要走。
至於錢財,這真的不是一個問題。
朱常瀛幾乎在用整個大明朝的關稅以及自有貿易所得來供養瀛州。
六月頭,王府庫房裡的結餘已經超過300萬兩!預計整個萬曆三十七年,王府將有接近千萬兩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