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貿易許可證(第2/3頁)
章節報錯
心有慼慼。
不過這座城馬上要面臨戰爭了,維加斯想不通這個愚蠢的皇子為什麼這麼做,大明那些無法無天的走私商對皇帝可沒有忠誠。
等著吧,這座城馬上就要陷入戰火之中了。
新年伊始,朱常瀛就接到了一個好訊息,從京城來的好訊息。
皇帝恩准在澎湖設立抄關,徵收關稅,口頭恩准,沒有訴諸筆墨。
還有一封敕令揣在曹化淳懷裡,准奏設立瀛州屯田衛!
雖然曹化淳還沒有迴歸,但訊息卻提前一步送了回來。皇帝認為瀛王過的太苦,瀛州人口過少,組建軍戶屯田,中樞大臣以為可行,反正不用朝廷掏錢。
提到海外,什麼事也就無人在意了。
朱常瀛精神振奮,皇帝恩准好辦差,也該對這些海上的妖魔鬼怪立規矩了。
大年初八,朱常瀛便大刀闊斧改革軍制。
設立瀛州衛指揮使司,自領衛指揮使,諸將官各有提名,發到兵部蓋戳就是了。
指揮同知2人,指揮僉事4人,鎮撫司鎮撫2人,前後中左右五個千戶所,滿額5600人。
屯什麼田,都是兵,朱常瀛早就算計好了。
南洋的兵,在朝廷眼裡是不存在的;瀛州的兵,朝廷也不知道。
澎湖就是朝廷所知的所有,設立一個衙門口,軍將士兵花名冊上報朝廷。關起門來,該怎麼幹還怎麼幹。
總之,有可能同沿海官府打交道的這支人馬,有正式朝廷編制也就是了,說話辦事方便。
眼下就是戰艦略有不足,南洋有9艘,屏東有5艘,琉球還要派駐5艘。
如此下來,澎湖僅剩9艘。不過這也不是問題,去年水師查扣香山澳走私,打擊倭寇得了8艘福船,另自行採購福船、鳥船17艘,大明水師制式舢舨快舟30幾艘。
澎湖艦隊總計有各類船隻60餘艘,正在改裝、加固、武裝。
至於徵兵,真的不是個事。
瀛王軍的待遇在渤海沿岸衛所軍戶當中盛傳,商隊走過路過,就拖家帶口的來了,閩浙廣沿岸同樣如此。
軍戶家的軍餘太多,大把大把無事可做的閒漢。
山雨欲來,那就幹!
新兵營爆滿,不得已,在城外又開闢了一處營地。
短短一月,瀛州又多了六百多戶,也不用等淮安難民了,這六百戶盡皆安置在屏東,未來的王城所在。
澎湖就像一個垃圾處理場,從內陸運來垃圾,處理之後變廢為寶,而後向各處播撒。
朱常瀛有點忙,雖然政事都交由長史府處理,但只軍事同商業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葡人的到來不是第一波。
正旦節前後,前來王府別院拜年的商人過百,一波一波的接見,關稅清單一人一本。
就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老子要收稅了,趕緊登記造冊,不然就要倒黴。
但朱常瀛也不是完全硬著來,效仿《丁香專營許可證》《蘇祿珍珠專營許可證》,對日進出口貿易同樣要頒發《貿易許可證》,一船一證,沒有就是走私。
而這份許可證,有著瀛王寶印蓋章,朱老七的親筆簽名。
一式兩份,印章同簽名是同時留在兩份上的,每一份都留有半個印跡。船隻入關,兩份對接,印章同簽名正好合二為一,以此為憑。
這份許可證就是朱常瀛給海商的禮物。有了它,就相當於落戶瀛州,咱不是在搞走私海外貿易,而是國內貿易,就問你這瀛州是不是大明之土?
拿著它,就可以在大明堂而皇之的做生意,大采購,若有官府找麻煩,瀛王府便要出頭說話。
當然,這許可證也不是亂髮的,必須要有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