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孫家到底是商家;又無女xìng長輩在堂;孫敏就被送到京城;就被三太爺接進二房教養。

孫老爺因年老體力不支;漸漸結束了南邊生意;開始在直隸置產;就等著孫氏及笄嫁女。

三老太太出仕宦之家;書香之族;死活看不上商戶出身的孫敏。對於丈夫私自給次子定下婚約;大為不滿。即便孫敏被接進二房;也沒有得三老太太所喜。

三太爺接孫氏到家裡;本是為了讓三老太太親自教導孫敏;可三老太太不聞不問;一應事務都推給已經進門長媳。於是;孫敏便由徐氏帶大。

等到孫敏及笄;二老爺十六歲;已經中舉;且在讀書天分上;比大老爺更勝一籌。

三老太太偏著次子;不願他以後失了妻族助力;便私下與國子監祭酒家交換庚帖;給二老爺聘了自己外甥女。

三太爺知曉;自是勃然大怒;自然要退了祭酒家親事。

三老太太為了次子前程;以死相逼;就是不肯退親;鬧得三太爺寫下休書;夫妻兩個眼看就要決裂。

二老爺雖也覺得三老太太不承認沈孫兩家婚約;給自己另定親事背信棄義;可到底是自己生母;又是拳拳愛子之心;總不能看著父母反目;便去孫家負荊請罪。

孫老爺知曉此事;去了二房;勸了三太爺一番;隨後兩家取消親事;孫敏也被接了出來。

三老太太本想要認孫敏為女兒;添些嫁妝;與她再說一門親事;被三太爺爺罵了一頓;此事不了了之。

三太爺打聽了松江族中子弟一番後;便親自往松江寫了信過來;託族長太爺做媒;將孫氏說給了四房沈源。

等到孫敏出嫁;三太爺雖沒有親自陪著孫老爺南下;長子又是職官不得輕離;卻將長媳派了出來為孫敏打點出嫁事宜。孫敏的陪嫁;多是徐氏一手cāo辦。

孫老爺本已定好在京中養老;又因年近古稀;福地都已經選好;就與三太爺福地相鄰;之前這幾年同二房也是通家走動。發生了這樣事後;他雖沒有與三太爺反目;到底有些惱三老太太與二老爺作為;便又回到南邊。

直到去世後;孫老爺讓人將靈柩送到京城安葬。直隸留下的產業;並沒有留給女兒;雖沒直接贈給三太爺;卻點名饋贈給徐氏;以酬謝她當年對女兒的教養與照看。

這份饋贈雖豐厚;徐氏並不肯收。她教養孫氏幾年;不過是受三太爺吩咐行事;並不覺得自己當受這麼份大禮。況且孫老爺有親女在;這些本當留給孫氏。

三太爺卻叫長媳收下;提及孫老爺無嗣;孫氏遠嫁;rì後祭祀之事照看不到;就交給長子長媳。

這萬貫家財贈下;總不會只為了有人掃墓?

徐氏便猜到孫老爺在京中置辦這些產業;本就是打算以嫁妝的名義贈與沈家。兩家親事雖生變;可孫老爺還是沒有改變初衷;這才另行給孫氏置辦嫁產;京中產業依舊託付給三太爺打理。之所以指名給自己;應是對老太太與二老爺前事不滿。

這份饋贈明著是給自己;實際是給贈與沈家的;徐氏便要歸入公眾;又被三太爺攔下;只叫她以後多照拂病弱的三老爺。對於二老爺;則是提也沒提。

三太爺雖收回休書;可同三老太太夫妻情分也到頭;就是對於二老爺;也感到失望。

三老太太二次給兒子訂婚不對;老兩口也是為此事鬧得不可開交;可二老爺的選擇不是一個。他可以去跪求孫老爺;也可以去跪求親姨父、親姨母。

且不說婚約本就有個先來後到;只說孫家是老父弱女;旁親無依才將女兒託付給沈家;孫氏又在沈家生活了四、五年;而祭酒家小姐;父親清貴;母家有靠;兩家定親之事又沒有傳開;即便退了這門親事;也能找到其他好人家。二老爺本該去祭酒家請罪;取回庚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