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身受、魔境諸說。此刻回想,當日開啟靈智度**劫時,便調服野獸兇性良久,但從那之後,咆哮狂暴亦是我的天賦神通。

化為原身暴走之時,可開碑裂石、力大無窮,天地之間似暢意無比,但入人間不得肆意,常遇憤懣之事甚感無力。化為原身暴走之時心境亦多沾染,漸漸由暢意而成狂躁。今日聽大師指點,方知是魔境回襲,請大師教悔!”

老和尚終於停止誦經,抬起眼眉目看著他道:“這位居士,你醒了?”

熊妖答道:“是的,我已平復。”

老和尚看了那遍地的殘屍一眼,目光中充滿悲憫,嘆息道:“你想要貧僧指點你什麼?”

熊妖:“我有幸開啟靈智。超脫族類修煉成妖,得此天賦神通。可用此神通時,又恐狂躁失控,此修煉究竟有用無用?”

老和尚:“此非問題所在。若有用,你何受此困;若無用,你何出此言?一頭熊是問不出你這種問題的。但一個人也做不出你這種事情。貧僧只想問你——可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熊妖沒有什麼花花腸子,照實答道:“遇憤懣事不出手。這不可能。”

老和尚:“我要你放下的是屠刀,而不是刀。”

熊妖剎那間彷彿有所明悟。又叩地拜謝道:“多謝大師指點,我願放下屠刀,但我不願當和尚。”

老和尚看著他笑了:“為何?”

熊妖一指身後道:“大師,你若遇到這些人,是否也會說同樣的話,問他們是否願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我卻不會那樣。”

老和尚點了點頭:“你這番問論倒也有玄機!是的,我個和尚,眾生於我無分別,我會對你這麼說,也會對他們這麼說。……但我不是來說話的,此番是來除魔的。”

熊妖:“魔?我嗎?”

老和尚:“要麼是你,要麼是你心中的魔障。你所怒者,是因為他們舉起了屠刀;而我要你放下的也是屠刀,不要像他們一樣再舉起。”

熊妖有些戰戰兢兢的說道:“我若不願意當和尚,大師就要收了我嗎?”他行走人間已有一段時日,當然聽說過各種捉妖師收服妖魔的傳說。

和尚搖了搖頭道:“貧僧只是僧人,不是法官,我要除的只是魔,不是來收你這個妖怪。我除你心中之魔,若此魔障已去,你便是你。若此魔障不去仍自癲狂,便是你自己除了你。至於那些人,貧僧若遇見會問同樣的話,若他們魔業不去也自有見教,只是非你那般舉起屠刀。

你想不想當和尚是你自己的事,能遇見我就已是與佛有緣。貧僧早年認為眾生皆有佛緣,所遇有緣人皆欲引入佛門,後在市井中偶遇一頑童喝問‘僧從何來?’參詳之後忽有所悟,明白眾生之佛緣何指……”

老和尚就在密林邊與熊妖聊了一夜,傳授他調服心魔之法,並教了他一段經文,平時可以隨時念誦以安形神。這位大師還說熊妖尚未完全悟透一頭熊和一個人的區別、怎樣在世間為妖的道理,建議他再回出身的山中好好閉關思悟,並說將來自有指引機緣出現。

熊妖遵從這位大師的指點,天亮後便離開這裡趕回秦嶺,臨行前老和尚問道:“這位居士,你叫什麼名字?”

熊妖也不知哪來的靈光一閃,當即又下拜道:“昨日之妖非今日之人,當前之我尚無名,懇請大師賜名。”

老和尚答道:“你是熊而非熊,既已成妖,所欲非熊之所求,應向超脫大道。以熊為姓,以向為名,就叫熊向吧。”

這老和尚起的名字還真簡練,有高度的概括性,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說,“熊向”的意思就是“一頭有追求的熊”。熊向起身問道:“大師,我欲回秦嶺,您還不走嗎?”

老和尚一指那片空地道:“我要為他們超度,你且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