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名字就叫靈州!朕要讓季漢子孫世世代代記著有這樣一個女子,為了大漢的邊郡而死!”
劉木兒淚水橫流:“臣與朔方城中十萬百姓,願為陛下粉身碎骨,繼之以死!”
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
“木兒,你下去休息。一會兒朕與你一同並去朔方城。來人,傳廖大人。”
廖立進來,面有喜色:“陛下,丞相書信至。”
“拿來朕看。”我接過書信,展開著時,上面只有一字密語:“穩”。
廖立道:“丞相與臣所思相同,皆認方陛下因一郡之敗,而輕動萬金之軀,北來上郡,是為不智之舉。丞相說穩,要陛下不可輕動。”
我笑了:“廖大人,我看丞相與朕所思才是完全相同,他這個穩字,可算一語中的。”
廖立奇道:“陛下何出此言?這分別是丞相要陛下不可任意而為,這說了這個穩字,怎麼會是與陛下所思相同?”
我示意他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拿起茶具,給廖立斟了一杯,然後又自己倒了一杯,緩緩說道:“你說過,朕太像先帝了。”
“臣死罪.但實情如此。”
“的確,當年先帝因二叔之敗,也曾想連夜出兵前去救援。朕此次北往,每個人大約都會這麼想,陛下太重情感,一時衝動,做此誤國之舉。那朕來問你,廖大人,朕若不出兵,以眼下北疆的情況,朔方還能否收回?”
“陛下可派一員上將引軍來救,何須親自北上?能否收回?這朔方之地,畢竟可有可無,而陛下因此動搖國本。實為不智。”
“朕呆在長安的四方城裡就是國本堅固,朕一日離開就是動搖國本?謬論!先帝一生征戰。又有幾日待在京城?朕和你的分別,只在三處,一是你認為朕此次出兵是隻思報仇,失去理智;二是你認為北疆之地,可有可無,朔方之失,更是無足輕重;由以上二點,你認為朕不該御駕親征。”
“朕是重感情。但朕有沒有因為感情誤過國事?這些失敗,雖然痛楚,但朕還受得起,還達不到讓朕夫去理智的地步。三叔失過小沛,失過徐州。二叔丟過下坯,丟過荊州,此皆中原之地,興業之邦。更何況父親有關、張、趙之絕世之雄,得諸葛孔明之命世之英,也曾敗於新野,攜民渡江。死傷彌路,我糜氏母親與兩位姐姐皆隕於敵陣。與之相比,此次曹魏突出奇兵,越鮮卑境,過大沙漠,千里偷襲,智賺關鳳,其情正與新野相若。許靈兒以數百之卒,迎上萬之眾,用奇謀,施火攻,敗數倍之敵,後又造木罌。渡黃河,護十萬百姓平安,雖半渡之間,中箭身亡,但古之名將不過如此了吧。此陣季漢的確是敗,以有心算無心,施以閃電一擊,換誰也會敗。然敗能敗成這樣,亦可稱傲一時,況此為女中豪傑所為?朕傷心是真的,但失去理智,卻還未必。朕越是發怒,便越是冷靜,越是孤立,便越是沉穩。當年黃老將軍戰死鶉觚,朕大怒之下,獨自守城,拖死孟建和閻豔;趙正為護朕而死,朕大怒之下,親身為餌,識破閻燮之計,親手射殺此賊。此次你勸朕不要出兵,是怕朕一怒之下,胡亂指揮部隊,反而生變。這點你只管放心,朕的自知之明還是有的,部隊有你與李嚴在,該如何打,朕不會亂指揮。”
至於你認為朔方等郡地勢不重要,資源不豐富,得與失沒有關係,那是因為你看到的只是一個小局,在你眼裡,只有曹魏才是對手,曹魏是心腹之患,邊地是疥癬之疾,放棄也無不可,不但是你,朝中很多大臣都這樣想。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