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伏威聞言,沒好氣的回答道:“這就不用虎侯費心了,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候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謝天虎進一步開解老杜,說:“本侯知道你素來講義氣,可這天下有講義氣的,就有不講義氣的。本侯觀你那兄弟輔公佑就是個不講義氣的,他和左遊仙俱是魔門中人,小心你要栽個大跟斗。”
杜伏威不敢相信的說:“這怎麼可能,輔公佑和我自幼相識……”
謝天虎打斷道:“不說這些了,本侯免費給你算了一卦,卦象上說,若是有一天你想安居當個大富翁之類的,切記不可投靠李姓之人,否則必死於非命……”
杜伏威帶著一大堆疑惑走了,看樣子,他比來時的寒毒之苦輕鬆不到哪去…!
馬邑軍隊經過兩個月的初步磨合,逐漸形成了一支四萬五千人的野戰部隊,其中五千人是騎兵,只是依然缺少領兵將領。
謝虎侯不得已,親自去招賢館主持工作。
話說招賢館開辦時間已經不短了,但是觀其以往的效率那簡直叫慘目忍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錢也用了不少,可有真本事的人卻沒挖到幾個,用現在的話來說,這叫“事倍功半”!
仔細想想,其實這也不奇怪,在佔領晉陽以前,天下英雄誰會留意窮得都快揭不開鍋的馬邑,又有誰會千里迢迢把重注壓在謝天虎這個“半路出家”人的身上。
不過現在局面有所改觀了,不少英雄豪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馬邑周邊的變化,別的不說,至少陰葵派就實打實的派人過來了嘛…!
謝虎侯在招賢館內翻看著周邊英雄的最新資料,對身邊的書記官說道:“這麼看來,竇建德手下大將王伏寶已經和其他將領關係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招賢館有沒有派人去招攬過王伏寶?”
書記官連忙回答說:“回稟虎侯,招賢館已經先後派出三撥人遊說過王伏寶,不過都被王將軍一口回絕了。”
謝虎侯又問:“那竇建德對王伏寶又是什麼態度?”
書記官:“據傳竇建德偏向於其他將領一方,多次指責王伏寶將軍。”
謝虎侯一拍大腿,說:“那就好辦了,這樣,本侯給竇建德寫封信去,然後你再派人悄悄給竇建德手下的其他將領每人送一千兩黃金去,請他們如此如此……”
書記官有些感嘆的說:“虎侯,這樣算來怕是要送出萬兩黃金,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些?”
謝虎侯哈哈大笑,回答道:“哈哈哈哈~~~~不貴,不貴,在本侯看來,凡是能用錢買到的東西,都是便宜貨!”
不久之後,河間樂壽的竇建德收到了謝虎侯送來的第二封信。
上次謝虎侯送信來表示願意把晉陽獻給竇建德,結果竇建德這廝又犯了善謀不善斷的老毛病,他思來想去,因為擔心李閥的討伐,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被魏刀兒和宋金剛佔了先。
老竇滿以為李閥肯定會第一時間反攻晉陽,為此還當眾嘲笑了魏刀兒和宋金剛目光短淺,不料魏、宋二人像打了雞血一樣,接連攻佔了山西大片李閥的城池,只差一步便能把李閥勢力趕出河東。這讓竇建德腸子都悔青了,直罵李閥軍隊簡直就跟紙糊的一樣…!
有了上回的經驗教訓,這次老竇很鄭重的召集眾將議事,當眾拆開謝虎侯的書信念了起來。
信中寫道:夏王挽狂瀾於既倒,救黎民於水火,實為天下義軍之首……河北多健兒,貴部能征善戰,屢敗暴軍,當為天下義軍之楷模……我部兵微將寡,士卒缺少訓練,偶有小勝,亦損失慘重,望能借調貴部之王伏寶將軍來我部幫忙訓練士卒……盼夏王念及天下義軍是一家,拉兄弟一把……
另附:無論夏王答應與否,都送上精良鎧甲三千套,聊表心意,萬望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