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朝鮮的國王李先生從小也學過一些中華文化,這時候才明白小時候學的中國《詩經》裡的‘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是什麼意思,立即派人走海路到登州轉大明的北京向大明朝廷求援。在求援信中他也沒有隱瞞事實,大罵自己是被恐懼嚇破了膽,求天朝上邦看在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的份上派兵來援,否則的話朝鮮真要亡國了。
由於海上的耽擱還有路上的中轉,天啟接到朝鮮的求援信時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這時候他才知道皮島失守毛文龍的部隊危在旦夕,立即跟孫承宗和軍務院其他人商議該怎麼辦,這時候局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明這麼多年一直在跟人爭鬥,在爭鬥的時候如果大家都不動或者雖然都有動作但是膠著在一起,說明此時的力量處於一種平衡狀態。比如說原來大明在遼東掌管一切是一種平衡,努爾哈赤起兵後打得明軍節節敗退算是打破了平衡,寧遠關和兩河口城的修建止住了女真人和蒙古人前進的腳步,算是重新確立一種平衡。因為人是好鬥的,女真人與明軍之間保持了平衡後與蒙古人之間又開始爭鬥,直到林丹汗西退才又確立了一種平衡。
當女真人和蒙古人確立了一種平衡後,明軍跟女真人之間的再次爭鬥已經不可避免,缺的只是一個挑起事端的開始,林丹汗千里奔襲奪回一些人口牲畜後瀟灑地繞了個圈子回到陰山腳下,將原本處於平衡狀態的明軍與女真人搞得不平衡了。毛文龍的東江軍相時而動是天經地義,如果不抓住機會騷擾一下女真人,東江軍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與此同時遼西地區的部隊也增加了新鮮血液,有了開始進攻的富餘軍隊。
近十年的奢、安叛亂吸引了明軍約二十萬人,隨著奢崇明和安邦彥的戰死加上安位的歸順,這二十萬人中的大多數面臨著失業的危險。經過認真仔細的篩選,約有十萬愛好和平厭倦了戰爭計程車兵選擇了退役,因為早在前兩年就有選擇地學習了一些知識和技能,所以他們回到家鄉後立即被官府以大鐵公司的名義組織了起來,忙時務農閒時做工很是充實,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經營家庭和建設家鄉的活動中,所得雖然不是很多但解決自己和家人的溫飽沒有問題。
剩下的有經驗、有能力、有勇氣、有理想的四有新戰士被分配到了全國各地,秦良玉首先選擇了兩萬人,她認為今後西南軍區面臨的戰鬥不會是大規模大縱深的戰鬥,緩慢推進無害擴充套件意味著就算面臨戰鬥也是短距離短時間的戰鬥,不需要考慮有沒有後方和有沒有補給。在這種認識下她認為兩萬人都有些多,數量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士兵的個人素質,她給侯良柱的要求是將這兩萬人訓練成以一當十的精兵,一般不戰但有戰必勝。
其他人西北軍區馬世龍要了兩萬多,東南軍區的張靜安要了兩萬多,剩下的兩萬多陸續向遼西而來準備加入東北軍區,這一下防守的人就足夠了,可以把祖大壽的三萬水師陸戰營和滿桂的兩萬騎兵調去進攻錦州。
在這場與女真人近乎全面決戰的過程中明軍有些吃虧,林丹汗的不戰而退還繞道走讓明軍誤以為蒙古人在牽制女真人,結果就是毛文龍非常自信地陷入皇太極的算計中。因為歸順女真人的蒙古人回到大寧並且兵臨剛修建好的會寧城下,讓明軍緊張的同時失去了獲取情報的道路,還認為林丹汗在跟皇太極決戰,眼前的蒙古人是幫皇太極監視這裡的明軍不讓其去幫林丹汗的忙。
祖大壽和滿桂也不知道皇太極已經迅速搬師回來,還想著如何儘快拿下錦州城將防線推進到遼河平原上來,資訊不靈使明軍未開戰就失去先機。
皇太極不愧名為天聰汗,在資訊方面要顯得耳聰目明一些,但是他同樣也一些他的顧慮,為了不過早暴露自己的戰略意圖,他不能讓遼西的明軍知道自己的主力已經回來,所以只能讓李永芳和孫得功堅守錦州。他也不能讓毛文龍過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