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那是要庫存起來免得出現災荒沒有錢糧賑災的保證。押到京裡的把去年虧欠一還就沒幾個,省著花下半年都緊巴巴的,哪裡還有錢還帳?而且這個帳數目太大,大得大家都想能不能賴掉。

韓爌就動了這心思還說了出來,他問:“能不能仿照遼東例子把蒙古人的地盤也賣給皇上,那裡雖然收成不多但面積大,從喜峰口長城外一直賣到斡難河邊,這麼大地盤皇上肯定喜歡,就多賣兩年賣個三、五十年也無所謂。”

韓爌的話讓大家心中一動,不過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可能。遼東遼西好歹以前由大明管理過,女真人造反作亂也不過是這幾年的事。蒙古大草原好像朝廷沒有派官吏去過,真要向皇帝提這想法那就是把天啟當大傻子了。

信王搖頭說:“我皇兄拿這筆錢是要做生意的,估計九成九他不會同意韓大人你的建議。”

葉向高想了想說:“還是先想辦法收商稅吧,商稅收起來什麼都有了。”

劉一燝拿著手上的記錄,對大家說:“既然要收商稅,先得把南北商會的事處理好再說,皇上的建議有值得細想之處,要不要請劉宗周和高攀龍來一趟?現在正是需要他們的時候。”

信王想了想就派人請劉宗周和高攀龍,讓他們下午來政務院大家集體商議,人多力量大而且責任也輕。

政務院中的眾人還沒有商議的結果出來,天啟已經跟皇后她們在考慮先從哪裡入手了。昨天天啟讓大家商議具體做什麼,大家七嘴八舌的意見不一,有的說還是開飯館,因為民以食為天,什麼時候都離不開飯館;有的說還是醫院來錢,重新請些名醫或者讓太醫院培訓些人出來;見這些人說的都沒有新意,皇后說還不如換人經營幾處皇店乾脆些。

三lang想出了一個新門路,她說組建個鏢局讓她爹來當鏢頭,反正一個是他爹熟悉業務而皇帝能用的人多。她的話大家都覺得沒有可能,只有天啟知道後表揚了她。

天啟跟馮思琴聊了一陣後也在考慮先做什麼,後來又聽了大家的意見決定搞個系統化的出來。比如說先種田,然後把種出的糧食二次加工,再然後向各地運送,當然也需要考慮安全問題。至於是不是像三lang說的那樣組建鏢局,天啟認為可以換種方式,比如說連鎖通兌經營,就是幾處設倉庫轉帳不轉貨,大家都方便還安全。

176 分家散夥

六月初。政務院和聖學院、都察院多次對如何妥善處理與南北商會的紛爭一事進行了商討,一直到六月中旬才有了個結果,就是拆分路商局為商稅局和公路局不變。為了照顧南北商會的情緒,也為了避免朝廷失去信用,三個部門又抽人專門跟南北商會進行了直接磋商。最後結果就是商稅兩成不變,商業活動中利潤兩成封頂不變,因為這兩個不變是天啟原來的要求,皇帝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在照顧皇帝面子的同時也準備給商家作些補償。

為了避免商會瞄著火耗利潤心有不甘,最後決定不按年成收火耗,而是按實際造幣量收火耗。其中銀子鑄銀幣時實際火耗為一成,但要按兩成收取火耗,多餘的這一成拿來發給清廉的官員算是養廉銀,朝廷不在這裡面獲取絲毫收益。見朝廷都不把火耗當作收益存留下來,山西商會和湖廣商會的人也死了心決定從中退出,他們怕再貪心不足會激起所有官員的怒火,商人跟一個官員作對沒什麼,如果跟所有官員作對那就是找不自在。

見兩個商會的人有眼色知道取捨,聖學院建議聽從天啟的意見,將商稅局再次拆分為稅務局和工商局。在這裡作了一個變通,就是把工業和商業分開了,低買高賣獲取差價的稱為商業,將物品重新組合加工的稱為工業。當然,兩成利潤封頂的限制侷限於商業,工業暫時不作封頂,這樣既尊重了皇帝的意見,也算是對商人的一種補償。見朝廷這樣變通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