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兩國之爭。”
說是讓金城公主和唐使單獨會面,但尺帶珠丹哪裡能夠放心,早就帶著尚青在外聽起了壁角。當尚青將張興的話一句一句轉譯給他聽的時候,他時而凝重,時而冷笑,但當聽到唐使口中稱吐蕃為大國,且認為與突厥、奚、契丹不可相提並論的時候,他不禁露出了一絲傲然之色。
此次的唐使果真不是隻會耍嘴皮子,看法倒是精準!吐蕃豈是突厥、奚、契丹能夠比的!
“張郎不愧盛名。”金城公主輕輕吐出了幾個字,想到這些年孤寂寥落的日子,她終究難掩悲苦,“我也不是不想學當年的文成公主,可是,我一介女流,在此孤立無援,又能做什麼?”
“貴主何出此言?大唐便是貴主最大的後援!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倘若公主出自小勃律那等朝不保夕,隨時隨地會被人吞併的小國,安能居住在如此恢弘之大殿,受吐蕃臣民的敬禮?兩國聯姻,貴主便是紐帶,我聽得從前貴主曾經在宮中教授漢字以及詩賦,因而那囊氏尚青此前出使大唐時,方才能夠深得陛下讚許,這便是貴主的功績!我大唐河西隴右,通悉吐蕃語言文字的,不知凡幾,而吐蕃貴族中,如當年祿東贊,如今的那囊氏尚青這等通曉漢學的,卻少之又少。
貴主當年既然便這麼做了,今後又何妨繼續這麼做?能夠有人能和貴主用故鄉的語言,故鄉的文字交流,豈不是可以排解寂寞?只要有了自己的生活,只要活出了自己的光彩,其餘的煩惱總會隨之消減!”
話說到這個份上,金城公主只覺得長年以來籠罩在頭頂的陰霾消解了許多,一種難言的精氣神彷彿從頭頂注入了自己的身體。她一推扶手站起身來,欣然對張興說道:“張郎這一番話,勝似別人勸慰千萬言。多虧你此次前來出使吐蕃,來日拜書陛下時,我必定為你請功!”
“本張興分內之事,貴主言重了。”
聽到裡頭漸漸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而是開始交流兩京風土人情等等,尺帶珠丹也就沒什麼興趣繼續聽下去了,帶著面色複雜的尚青轉身離去。等到了那聯通兩座大殿的銅橋之上,他突然停下腳步對尚青說:“此次的唐使較之上次的皇甫惟明,卻又有不同。皇甫惟明來時,正是我不想和大唐繼續打仗的時候,他看穿了我的心意,故而能讓兩國得以議和。而這個張興……他能夠洞穿的,是人心中最深處的地方。”
不知不覺間,尺帶珠丹想到自己當年還很小,還是祖母執政時,迎親那一日第一次看到金城公主的情景。她的面板就像羊奶一般雪白,她的頭髮便如同綢緞那樣柔滑發亮,她的眼睛猶如星辰……他從來沒有見過那樣精緻美麗的女子。可是,時光一閃而過二十餘年,當年的那個小女孩彷彿已經隨著老去的年華,一起消失在了他的記憶中。可如今再回顧,那記憶竟然鮮活一如往昔。
尚青有些拿不準尺帶珠丹的真正心意,有些不知道如何介面。但他很快就不用煩惱了,因為面前的贊普再次恢復了一貫的冷酷。
“既然公主對這一次的唐使很信服,那就多留他們一段時間,無論用什麼辦法!在此期間,安西那邊且不用提,河隴動向一定要打探明白!我倒要看看,唐使是不是僅僅信口開河!”
第807章 河隴的大陣仗
河西涼州。
從最酷熱的六月開始,在節度使牛仙客的授意之下,河西節度麾下各軍接二連三地開始了大張旗鼓的校閱和操練。當年張說在位時,曾經一口氣裁撤了諸大邊鎮高達六十萬的屯田軍,因此如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