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再往南就是李隆基由當年的龍潛舊邸而改建成的興慶宮。所以,自從皇子們逐漸年長遷出宮中之後,李隆基就下令在這兩坊之中大興土木,興建十王宅,而後又擴建成十六王宅和百孫院。甚至連太子李亨在入主東宮後,大部分時間也都住在這裡的別院,而非宮中的東宮。皇子皇孫們在這裡不缺人侍奉,也不缺各種供給,但行動自由卻極其受限,一舉一動都有監院中官上報天子。
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李隆基逃離長安後,又在朔方安北兩路大軍的扈從下回來,一時威信大失,再加上中上層宦官逃散得多,下頭宦官李隆基又不熟悉,監院中官制度也就名存實亡。可此次杜士儀一回來,面對堵上自家宅門的皇孫們,他卻是反應激烈,竟是不但把這些龍子鳳孫全都“護送”了回來,又命麾下牙兵和萬年縣廨的差役守在這裡,這十六王宅和百孫院頓時又恢復了往日的監牢光景。
如今,一座座華美的宅邸中,也不知道多少天潢貴胄唉聲嘆氣,背後咒罵杜士儀的更是不計其數。可罵歸罵,天子即將乘輿降臨的大事卻是重中之重,如今這兩坊之中人人都在緊鑼密鼓地預備,每一個人都希望君父能夠駕幸自己的宅邸,因為那就意味著自己成為儲君的可能性更大一分。
身為皇子皇孫,他們竟是連很多官員都不如,除去節慶的時候隨大流磕頭面聖,平時竟是連和君父說一句話的機會都很少。而他們生育了那麼多兒女,李隆基這個早已升格當祖父的別說把人認全,恐怕能夠幾百個皇孫當中,叫得出名字的一隻手就能數出來!
李隆基子嗣旺盛,但排行靠前的那些皇子這些幾乎凋零殆盡。長子李琮已經病故,李琰因為厭勝之罪而被廢黜王位軟禁憂死,至於兩任太子李瑛和李亨,鄂王李瑤、榮王李琬、光王李琚,無論李隆基承認與否,在外人看來,這些皇子差不多都能算是直接間接死在李隆基手裡。因此,如今尚存的皇子中,若論排行,卻是儀王居首,但這位十二皇子卻並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
所以,當這次天子破天荒第一次駕幸十六王宅,聽說其沒有往自己這兒來,反而第一個便是去了穎王宅,儀王反而長長舒了一口氣。
“阿彌陀佛,真是不枉我天天燒香拜佛……來人,去給我好好告誡那兩個孽畜,如果再敢私自跑出去交接大臣,我就上書,革除他們的宗籍,逐了他們出門,看他們還敢打著我的旗號在外頭招搖撞騙!”
反正他從來沒有奢望過去當什麼皇帝,也沒那本事,誰愛當誰當!
杜士儀今日奉詔在大明宮丹鳳門前等候,一路跟著李隆基來到穎王宅,見李隆基一路上左顧右盼,頻頻嘆息,滿臉感慨,哪裡不知道這位大唐天子是裝的。大唐歷代奪位之爭全都呈現白熱化態勢,其中尤以武后晚期到先天后期這十年為最。所以,透過唐隆政變徹底掌控權力的李隆基,對於兄弟兒孫的防範也是空前的。這次廣平王妃崔氏上書鬧出了這樣絕大的風波,李隆基如今蒞臨此地,又哪會真情流露?
可防範宗室奪權固然沒錯,但同時也限死了宗室拱衛皇權的可能!歷史上中晚唐,別說藩鎮舉兵造反,就連政變的主角也都變成那些宦官了!
“杜卿。”
聽到這一聲召喚,杜士儀立刻排除雜念,策馬上前欠了欠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朕已經老了,如今業已打算退位讓賢,今日特意召你相從,只是想讓你幫朕一塊參詳參詳,到底哪個皇子皇孫能夠接替朕的位子,力挽狂瀾。”
這是高力士前來傳信時,杜士儀就已經猜測到八分的結果。此時此刻,他想都不想地答道:“立儲是陛下家事,也是國事。如若陛下將其當成是家事,乾綱獨斷即可;如若陛下將其當成是國事,則應該召五品以上大臣公議。臣不敢妄議,就此請告退。”
見杜士儀竟是就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