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榮說:“這不就得了!漢人若將永曆帝陵當做心靈的寄存之處,必會自動前去頂禮膜拜!讓志趣相同之人在此處相聚,久而久之,必成大勢!”

吳三桂問:“先生之意是把永曆帝陵當做聚心斂氣造成大勢之處麼?”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驚喜地問:“如此說來,只要修好永曆帝之陵,必能成大勢為我所用麼?”

汪士榮搖搖頭說:“能成大勢或許有可能,為平西王所用卻未必可能!”

吳三桂問:“這又是為何?”

汪士榮說:“永曆帝之陵是漢人氣脈寄存之處未錯,能造就大勢亦未錯!但是,此大勢之宗旨必是反清復明,而平西王之所為卻是擁清反明,如何能為平西王所用?”

吳三桂聞之默然。汪士榮之言雖然不中聽,卻是肺腑之言!吳三桂心中有些後悔起來;若不是自己當年對永曆帝趕盡殺絕,何來今日之局面。然而,這又能完全怪我吳三桂麼?我吳三桂之所以這麼做,還不是因為順治帝架把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麼?所以,吳三桂心裡對清廷充滿了更深的仇恨。

吳三桂說:“我若出資修永曆帝陵,此大勢能否為我所用?”

汪士榮說:“那隻能說你有悔過之心,並無統帥之威望!”

吳三桂說:“我若親到永曆帝陵去懺悔呢?”

汪士榮說:“那隻能說明你已有與漢人一般之反清復明的想法,並不能證明你可以成為漢人之領袖。”

吳三桂急了,問道:“吳某到底要如何為之,才能將此大勢為己所用?”

汪士榮說:“這就是汪某要說的第三步!”

吳三桂問:“因勢利導?”

汪士榮說:“正是。”

吳三桂問:“如何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呢?”

汪士榮說:“平西王必須自我根除那種欺壓百姓,愚弄民眾,橫徵暴斂,巧取豪奪,不顧民心向背的做法!要樹立起親民形象。”

吳三桂問:“如何才能樹立起親民形象?”

汪士榮說:“親臨永曆帝陵,並向永曆帝行跪拜之禮,意在恢復與永曆帝之間的君臣關係,能使自己與民眾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減租免稅,擁民愛民,懲罰罪惡,能使民眾相信自己可成為他們的領袖人物。如此一來,大勢方能為你所用!”

聽到這裡,吳三桂對汪士榮的能力哪裡還有半點懷疑?他單腿跪於汪士榮面前說:“謝先生賜教。”

汪士榮沒想到他會前倨後恭,嚇得慌忙拉起他說:“平西王行此大禮,汪某如何敢受?”

吳三桂笑道:“劉備三顧茅廬,方請到孔明,我吳三桂何福何能?讓先生不請自來!吳三桂行此大禮應該!先生受此大禮無愧!”

兩人執手相對,開懷大笑。

五、永曆帝墓中飛出一隻白鳥

吳三桂事後將汪士榮之進言細細琢磨了幾日,覺得切實可行之時,又來找汪士榮。

吳三桂說:“我給先生白銀萬兩,讓先生為永曆帝修墳。先生儘管將墳墓修得豪華氣派便是,若錢少了,我再追加!”

汪士榮說:“此做法不妥!”

吳三桂說:“有何不妥?”

汪士榮說:“此事不能讓平西王獨資!”

吳三桂說:“我對不起永曆帝,不出資修墳,良心上過不去啊!”

汪士榮說:“即使如此,也不行!”

吳三桂問:“為何?”

汪士榮說:“永曆帝是大明之皇帝,是千千萬萬漢人的皇帝!而非你一人的皇帝!我們千千萬萬的漢人早已將自己的根植於皇帝之身上,永曆帝是我們的氣脈的根源所在。若只讓平西王獨資,我們這些成千上萬的民眾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