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就看見大門口那位被數十名禁衛簇擁在當中,身披明黃大氅,甲冑鮮亮的朱棣。此時此刻,這位六十出頭的老人腰桿挺得筆直,那面龐在火把的映照下,每一條溝壑都顯得清清楚楚,而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更是綻放出了一種狂熱的光輝。
漆黑的夜色中亮起了無數火炬,寂靜的道路上響起了沉重的腳步聲,偶爾夾雜著一兩聲軍馬的嘶鳴。夜半時分,大軍透過了喜峰口,朱棣甚至沒讓大軍停下,只是策馬到一邊向親自來迎的喜峰口守將問了寥寥幾句,就立刻重新回到了中軍。如是趕路,又過了松亭關,當日上中天的時候,大軍便趕到了大寧以西的一處廣闊平原。當偵騎回報前方有兀良哈大軍時,朱棣頓時露出了極其興奮的表情,當即下令整軍列陣。
一夜急行軍,即使大軍多為輕騎,更是卸下半月糧草,只帶少許乾糧輕裝趕路,此時仍不免生出睏倦之意。藉著整軍列陣,各隊軍官少不得上前操練喝斥。須臾,陣勢便已經成型。親自領馬隊居左翼的朱棣聽著偵騎不斷報著前方情況,攥著韁繩的雙手忍不住更握緊了。
“你們說說,來犯的是兀良哈人,還是韃靼阿魯臺?”
朱棣身後是好幾個年輕的勳貴及勳貴子弟,年初剛剛承襲爵位的豐城侯李賢、武安侯鄭亨長子鄭能、安遠侯柳升長子柳溥等等,這會兒豐城侯李賢便開口答道:“皇上北巡的訊息早就傳了出去,臣以為必定是哪個不知情的部落貿然進犯,見到天兵一定會潰散離去。”
這一說法頓時引起了大家的贊同,畢竟,上次北征時阿魯臺逃得比兔子還快,誰都不信他此次有膽量和新敗的兀良哈人搗鼓出什麼名堂來。然而,朱棣卻毫不動容,沉默了一會,他忽然頭也不回對後頭問道:“張越,你認為如何?”
一夜趕路,張越這會兒正在調整呼吸活動腿腳,畢竟,這騎馬衝陣對於他來說還是第一次。剛剛聽得皇帝發問,他就在心裡尋思了開來,此時連忙送開了正絞在一塊活動的雙手,上前答道:“兀良哈人對於大寧的覬覦之心由來已久,只是由於朝廷嚴加防範,方才沒能入主此地。如今皇上重建大寧故城,即便他們新敗,在頭懸利劍的情形下,說不定仍會存有僥倖之心。兼且阿魯臺和兀良哈人素來親近,難保藉此機會奇襲。”
“不是什麼興許大約,恐怕給你說中了!”朱棣深深吸了一口氣,惡狠狠地說,“不管怎麼說,先敗了那些不長眼睛的傢伙再說!”
第十三卷 山陵崩 第055章 二十年的時光
二十年的時光足以改變很多東西。
這二十年是朱棣君臨天下的二十年;這二十年是武臣建功立業,一舉成就赫赫名將的二十年;這二十年是天下太平號稱盛世的二十年。然而,對於朵顏三衛的子民來說,這二十年卻是一次次生出希望,又一次次陷入失望乃至於絕望的二十年。
朵顏衛、泰寧衛、福餘衛,這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賜予的封號。而作為這些蒙古人來說,他們卻一向稱呼自己是兀良哈、翁牛特、烏齊葉特。三部世居大興安嶺以東,自洪武朝明軍數次出塞之後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不得不臣服,於是便被編為朵顏三衛。然而,隸屬於大寧的他們卻在朱棣起兵靖難時得到了最好的契機。
借出三千精銳隨朱棣打天下,等翌日這位燕王登基為天子,則割大寧之地供三衛放牧!
三衛的首領都相信了這樣的承諾,更盼望得到那一大片水草肥美的牧場,於是各自派出了最精壯的子民隨明軍南下。然而,這天下是打回來了,明軍也從大寧撤回了幾乎所有的軍馬,但大寧故城朱棣卻不許他們進入,所謂的割讓頂多只兌現了一半。於是,心懷不滿的三衛多次和向有姻親的阿速特部阿魯臺一同擾邊,可去年卻遭受了最慘重的失敗。
秋日的草原天高雲淡,馬肥牛壯,春夏點